美文网首页
《原生家庭》读后感66/365

《原生家庭》读后感66/365

作者: 赵静杭州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16:39 被阅读0次

      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原生家庭所影响,如何又能够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活出你自己?

7种类型问题父母的行为模式

如何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问题父母的行为给子女造成的伤害,伴随着他们的生活挥之不去。下面将通过一些具体方法,帮助他们重塑自我,活出自己的人生。

1.注意原谅的陷阱

作者原本认为原谅伤害者,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但她发现,那些声称已原谅父母的子女,其生活往往并没有得到改善。他们仍为自己难过,仍存在心理问题。

她认为,子女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需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做这件事。同时,只有在父母努力求得子女原谅时,原谅才有意义。

而作为子女,只有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把责任归还责任人,他们的情绪和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2.摆脱和父母的纠缠

父母与子女建立一定程度的情感联系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话,就变成了纠缠。在有问题父母的家庭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纠缠,其影响难以估量。

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有两类。一,子女不断向父母屈服,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首位。二,子女对父母吼叫、威胁他们,或者和他们形同陌路。表面看似与父母分离,其实他们仍旧和父母密不可分。

这两类亲子关系看起来不同,实际上,父母仍旧紧紧控制着子女的感受和行为。

无论顺从或反抗,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他们仍然可以在情感上折磨你,继续控制你。

因此,子女要学会从观念、感受和行为等层面摆脱和父母的纠缠。在情绪激动时,避免与父母接触和对质。这时,你的想法和判断会因情绪而出现偏差。

3.自我界定

一个人不仅是家里的一份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对被伤害的子女而言,他们需要进行自我界定。这意味着撇开父母或其他人的影响,一个人仍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面对父母的言行、观念,他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质疑他们的自由。

如何自我界定,可以采用“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的方法。

反应是指受情绪的影响为自己辩护的行为。比如,一个妈妈骂女儿自私。女儿说:“不,我没有,我总是为你着想,不管多累都会带你逛街、购物……你永远不满足。”

而回应,则是通过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温和而坚定地表明立场。比如,妈妈对女儿说:“我和你父亲不想住宾馆,你真是个自私又忘恩负义的人。”

女儿说:“您看问题的方式真有意思……让你们伤心我很抱歉,但我需要考虑一下。”

4.不再自我惩罚

学会不再自我惩罚,要卸下为童年的不幸承担的责任,将责任归还责任人。

你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和内心的孩子对话。你可以对着自己童年的照片,大声说“你不需要为……负责!”这句话的中间加上你受到的伤害,比如“他们的忽视”“他们酗酒”“他们的殴打”。接着,重复刚才的句子,但句式改为“我的父母应该为……负责!”

重复以上的练习,让你的感受慢慢适应新的认知。

而面对曾受到的伤害,你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愤怒。管理愤怒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①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感受。和恐惧、喜悦一样,愤怒也是一种感受,是人性的一部分。

②表达出愤怒。比如可以用力捶打枕头,对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吼叫。你必须发泄愤怒,不然无法应对它。

③增加运动量。将愤怒转化为运动,可以释放内心的紧张情绪。

④不要让愤怒加深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愤怒的感觉既没有错,也没有让人变得卑劣。所以不要因此自我否定。

⑤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借助愤怒,认清在亲子关系中你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接受什么。以此来帮你定义自己的边界和极限。如此,你将能在很大程度上,从顺从、妥协、害怕父母的关系模式中解放出来。

作者说,只有感受和表达愤怒与悲伤,才能释放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消除他的内疚和自责。不然,你还会继续自我惩罚。

此外,还要学会对自己负责,需做到以下几件事:

①成为独立于父母的个体。

②诚实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③面对童年的事实。

④承认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

⑤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⑥面对并且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

⑦当自己的行为残忍、刻薄,伤害到他人时,改变自己的行为。

⑧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治愈内心的童年创伤。

⑨重新获得作为成年人的权利和自信。

5.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惧

作者说,以上的方法和练习,都是在为你与父母对峙做准备。对峙意味着你在深思熟虑后勇敢地面对父母。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不是报复、惩罚他们,不是让他们收敛,也不是发泄你的愤怒,或从他们身上寻找些补偿;而是为了直面他们,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告诉他们实情,并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做出定位。

对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峙有效果。二是,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如果你对父母的恐惧、愤怒和愧疚没有解决,就会把这些转移到配偶和子女身上。

在与父母对峙前,必须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①你要能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者其他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

②你要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这三个阶段: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和对峙后果的出现。支持体系可以是医生、朋友等。

③你要将想说的内容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并且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④你要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遭受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如何对峙,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写信。其内容应涵盖四个要点:

①曾经你对我做的。

②我当时的感受。

③我的生活受到怎样的影响。

④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此外,如果父母患病或者过世,也可以写对峙信,不寄出去,或者将信的内容读给父母的照片听。

方法二,面谈。在此之前,你需要预测父母的反应。

比如父母说:“根本没这种事。”

你可以回应:“你不记得并不代表事情没发生过。”

再如父母说:“这都是你的错。”

你可以回应:“你可以将这些归罪于我,但我不会为你对我做的事承担责任。”

为了准备充分,你需要设想父母最糟糕的反应以做出应对。

作者说,不存在“失败的对峙”,因为你对自己和父母坦承了你生活的真相。只要有勇气迈出这一步,你就获得了成长,你将比过去更加坚定、更加勇敢。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有很多创伤需要专业心理治疗。如果你的创伤十分严重,比如有长期严重的家庭暴力、性虐待等状况,可能需要专业大夫的帮助。

结 语

正如作者所言,爱不只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行为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爱孩子。

身为子女,当我们受伤而无力挣脱时,记得向外界求助。

而这本书,就是让受伤子女摆脱伤痛的出口之一。

但当你无力自己解决时,则宜求助专业人士。

我的感受

一、我们往往会活成我们讨厌的那个家人的样子。

“我讨厌母亲,可偏偏成了她的样子!”

我所认识的一位男性,当他谈到自己的母亲时充满了仇恨和厌恶。他说他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经常打他,对他要求特别严格,甚至苛求完美,比如,让他讲卫生爱干净,拼命让他洗手。又比如,严格要求他的学习必须达到90分,甚至95分以上,否则就要被挨打。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掌控欲,讲究权威感的这样一个人。他在青春期的时候经常和妈妈吵架,而妈妈总是对他大喊大叫,甚至躺在地上威胁他。后来这个男人成年后发现,尽管自己非常讨厌母亲,但是他对待妻子和儿子的态度,几乎和她的妈妈当年一样。他对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深受其过去家庭经历的影响。

二、被人忽视的“家庭潜规则”

罗纳尔·理查森在《超越原生家庭》一书中指出,每个家庭、每种关系都有其内在的规则,而规则又分两种,一种是可以明白讲出来的“显规则”,一种则是隐含的“潜规则”。

“显规则”常常以“家规”的形式出现,例如有的家庭就规定“吃饭时不许说话”、“大人说话孩子不要插嘴”等,这种规则是每个家庭成员都知道的,我们可以公开谈论这些规则,甚至可以进行辩论与修改。

但后一种“潜规则”则隐晦的多,对我们的影响更为深远。:他们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很多情绪的表达是被禁止的,比如“恐惧”、“担忧”、“害怕”等,这些家庭认为,这些情绪只有女性才可以有,而男人一旦表达这种情绪,会被视为“懦弱”等。于是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男性家庭成员,在自己感到害怕、恐惧或担忧时,必须否认自己的这些情绪,转而用“愤怒”代替,乃至在盛怒之下采取一些行动,譬如武力。

当然“潜规则”远不止这一种,在《超越原生家庭》里,还提及“家庭成员不能表露出悲伤的情绪”、“你不能发怒,但可以抑郁”等等。

而每个人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重要一课,恰恰就是处理矛盾的不同方式。

前面所说的那位男性,无法接受家人,领导,同事,员工对他的质疑和不同的声音,他担心自己无法掌控新的工作局面,而同时在他的原生家庭中,“恐惧无力感”是被禁止的,他只能通过“愤怒”传达自己对工作局面的恐惧无力。于是他在其他员工眼里则成为一位强势霸道的领导,不通情理,脾气暴躁。在他妻子和儿子的眼睛里,他也是一位霸道的,一位独裁的,一位控制欲特别强的人。

三、家庭矛盾中的“潜规则”烙印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有过一段精准的描述,即:

“原生家庭对家里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与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由此可知,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在你处理冲突的关键时刻,则更能彰显这一烙印的痕迹。

除去工作场合,家庭矛盾更能反映出这一点。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不允许正面冲突,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去外面“静一静”,等情绪平复了再回来面对家庭成员;而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的正面冲突司空见惯,但由于对“恐惧”等其他情绪的抗拒与否认,他们往往采取“愤怒”的情绪表达,使得事情转向更糟糕的境地。

试想一下,如果夫妻中有一人成长在不允许正面冲突的家庭,而另一人成长在允许正面冲突但不能表达“恐惧”等情绪的家庭,又会产生怎样的家庭矛盾呢?

我们假设A是家里的男主人,他的原生家庭就不喜欢正面冲突;而B是家里的女主人,她的原生家庭允许正面冲突,但不允许“恐惧”等情绪表达。

当A和B因为一件小事儿发生了口角,先生A则不声不响开车外出,试图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平复下情绪再回来;而妻子B则在家中怒不可遏,她认为先生一点解决问题的诚意都没有。

于是等A平复了情绪回来,迎接他的是妻子B变本加厉的抱怨,A感到很委屈也很无奈;在他的原生家庭里,他从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于是感到很紧张,他试图让妻子平静下来,就告诉B:“你现在已经失去了理智,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谈。”

而妻子B则认为A的态度很傲慢,这让她更加恼怒,于是B开始用摔东西等方式试图引起A的注意,希望A能够和她共同商量解决问题。

在这场冲突中,A想的是:“如果B是爱我的,她就不应该大吵大闹,更不能对我大喊大叫。爱是克制自己,用最好的状态面对彼此。”

而B想的却是:“如果A真的爱我,他就应该关心我关心的问题,而不是对我不理不睬。爱就要让对方知道彼此的想法,就算争吵也很正常。”

瞧啊,两人彼此深爱,却又彼此伤害,原因就在于两个人的原生家庭不同;而原生家庭处理冲突的方式在人们心中难以撼动,俨然成为你我成年后面对乃至解决冲突的首选方式。

四、破解原生家庭潜规则的两个办法

综上所述,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颇为深远,也导致了成年后的我们处理矛盾方式的千差万别。

不过,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渴望有所改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的习练摆脱原生家庭的烙印,对人际冲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在冲突处理上更加游刃有余。

1、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控告指责对方,不是试图解决问题为目标,而是表达情绪,情感为目标。

如前文分析,正是因为很多情绪被“潜规则”压制,因此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正确认知并允许自己的任何情绪。当下次遇到冲突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基于辩论或打压,不是以解决目的出发,而是承认自己的情绪,可以对自己这样说——

“对这样的冲突,我深感恐惧不安。”

当认可了自己的情绪后,愤怒的情绪就会大大减少。

2、持之以恒的觉察力和行动。

客观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你自己,这本身就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察觉与思考。

这个过程很漫长,然而让人欣慰的是,对于那些在关系中深感困扰的人来说,其回报也相当丰厚。

3、制定家庭规则,召开家庭会议非常重要。

      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冷静下来,能够把双方认同的规则以及潜规则都能够说出来。双方都能够协调一致,彼此认同,这是最重要的。而每周召开一次家庭效能会议,彼此表达对对方的感恩,能够对有一些问题达成一个协议和解决方案。,也能够对周六周日的家庭出行和聚餐等活动,做一个计划。这些都有助于家庭的成长。

          我经常想经营一个家庭,就如经营一家公司。我们就需要经常召开会议,不仅是解决问题,也是统一思想,不断的去统一文化。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所赐予我们的爱,智慧,信心和力量,但同时也带着原生家庭所给予我们的一些认知评价系统的错误,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去反思,和更新,让自己更加适应社会,并且真正行进在真理的道路上。所以经营好一个家庭,真的需要极高的爱,智慧,信心,力量。

相关文章

  • 《原生家庭》读后感66/365

    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原生家庭所影响,如何又能够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活出你自己? 如何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问...

  • 学习互助小组第121期读书体会

    本文全部选自读书群第121期读书体会,引用需注明转载,剽窃或盗用必究。 书友66: 《原生家庭》读后感 不得不承认...

  • 《原生家庭》读书笔记摘记

    读后感: 1,内容梳理 what: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表现,心理问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why:心理创伤是如...

  •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原生家庭》读后感 用了四天的时间读完了由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著的《原生家庭》...

  • 解忧雅叙文字觉醒营-第3天

    日更:第111文/365 明星主题:当提到“原生家庭”,总会有非常多的相关体验,原生家庭让你学到了什么?你从原生家...

  • 129/365原生家庭

    恰逢高考,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转眼自己参加高考已经11年了,想想还是唏嘘不已! 那时的自己真是啥也不懂,所以一...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这本书的读后感,我拆分为四部分总结。 一、本书讲了什么 《原生家庭》这本书,主要...

  • 当你的力量大过原生家庭的烙印,你才能超越自己的出身

    这是66天写作计划的第18天 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 1.正视问题,承认自己的局限 正视自己的原生环境,正视已经...

  • 和好友聊天的幸福

    25/365 补7.27 今天见了一个好朋友!是临时想约的。我们聊了很多,孩子,夫妻,家庭,原生家庭,身边...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对每人来说,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中的经历对我们的一生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经历的影响和作用并非仅限于我们的童年时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读后感66/36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oi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