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明确我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描述清楚,去掉其中的废话,用准确的词替代模糊的词。
02. 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最重要的十个关键词写下来。比如研究公众号的话,最重要的十个词,我会这样写: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自媒体、内容创业、写作、涨粉、互联网运营、社群、商业模式。
03. 把这10个词,都到常用搜索源中去搜一下,比如电脑硬盘、百度、知乎、微信、微博,把相关的电脑资料汇集为一个文件夹,相关的精华文章添加到电脑书签。
为啥是电脑书签呢,因为这是我的习惯,在电脑上处理和阅读比较快。如果你习惯用手机的话,那可以把这些文章统一保存在为知笔记或者印象笔记。
04. 把这个问题,写在锤子便签中,单独一条。
05. 先不要读其他人写的。先自己琢磨,一有空就琢磨,吃饭也在想,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灵感,都记在这一个问题下面。
06. 根据自己的琢磨,把大问题拆解为几个小问题。确保这几个问题,分开来,彼此独立、没有重复,合起来,能全面涵盖。
07. 在为知笔记里建一个文件夹,以大问题命名,下面建几个子文件夹,分别以小问题命名。
08. 把收集的文章、参考资料,分别放到对应的子问题文件夹中。
09. 逐个文件夹看。
最好安排一个大段时间,比如晚上或周末,集中看一个子文件夹里。如果没有大段时间,可以在碎片时间用手机看。比如这一周的碎片时间看完这一个文件夹的材料。下一周看下一个。
10. 看的过程中,作笔记,或是摘录,或是自己的心得。
11. 汇总自己的笔记与心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梳理,写成文章,篇幅可长可短。一次弄透一个子问题。弄完弄下一个。
12. 把这些子问题的梳理文章,合并为长文。
13. 修改这篇文章,列出大纲,调整结构,推敲逻辑,修改措辞。
14. 把这篇文章先放着几天不管。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会触发一些灵感,这些灵感是来自不相干领域的启发。比如看到一个地铁里弹吉他的,会想这个能给新媒体什么启发?这些事,等于是换一种视角来看。
15. 这些灵感记在锤子便签里。
16. 根据这些新的灵感,完善那篇文章。
17. 把文章画成图,便于理解。可以是思维导图、ProcessOn流程图、手绘图。
18.冥想,把自己放空,跳出来看这个事情或问题。因为平时人受到情绪支配,思考会夹杂偏见,这些偏见就留下漏洞。
经过这么一个流程后,对于这件事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内化于心,而非鹦鹉学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