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设计项目学习方案呢?
首先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模式研究教材。
知识应该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所以应以一个时间为单位,例如:初中三年,建立一个知识系统。三年又分为初一、初二、初三三个时间段,建立教学内容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就按照序列化的课程目标循序渐进,它不仅是一整套工作流程和方法,更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模式。
学生学习经过系统化、结构化整合过的知识,效率高于单个的,无序列的暂且浮搁下的各种知识。
第二,必须充分的考虑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具有普适性,而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的学情则千差万别,到每个学生又各不相同。项目学习任务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有挑战性,让学生在“做中学”,课程设置者要考虑:任务和最终提交的成果,是让学生“掂起脚尖”能完成的。
下面就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设计项目学习。
该单元的主题是四季之美,由《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四篇课文组成,教学目标为: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而该单元的写作板块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作实践的题目则从场景描写拓展到校园生活、成长经历中的体验。
从学习角度思考,本单元学生的难点究竟在哪儿呢?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新生来说,通过学习真正达到该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有一定难度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在于对从小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中的孩子来说,很难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里生共鸣,教材理应提倡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态度。但不是那么容易就内化,不内化就容易形同虚设,不落实。
那么究竟如何突破这一难点?
关键在于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对自然之美有真实的体验。教材编写受篇幅等诸多原因限制,无法对学生有更为具体切实的指导,而”体验自然之美”的项目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自身热爱自然的情感,有利于单元目标的达成。另外教材所选的课文体裁为散文和诗歌,都是文学式的表达,让学生体会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如果没有对自然由衷的亲近之感,只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来品味,很容易流于肤浅。
因为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叙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所以通过体验自然之美的项目学习来达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下面是“体验自然之美”项目学习的初步框架。
一、你将学习:
阅读一组表现大自然美好的文章:
(一)七上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第五单元:《猫》《鸟》《动物笑谈》
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
(二)拓展阅读博物学领域的书籍:
《林间最后的小孩》《笔记大自然》《我的自然笔记》
二、你需完成:
活动一:发现身边的自然
走近身边的自然去,发现它的美,它的灵,它的奥秘,用你的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以拍照片、录像,甚至制作自然标本,总之请开动脑筋,用各种方法让你记录更丰富。建议读完《笔记大自然》、《我的自然笔记》,学习更专业的记录大自然的方法。
阶段性成果:我的自然笔记(21天,图文并茂)
活动二:描绘我眼中的自然。
1.学习《春》后模仿《春》的结尾部分的三个比喻,再写三个比喻的---集体创作《春之歌》。
2.热爱生活,细致观察,模仿本项目学习中课文的笔法,完成一篇描绘大自然的作文。要求:思路清晰,运用恰当的景物描写方法。
活动三:说不尽的大自然。
召开班级讨论会,结合课文、拓展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以及你观察到的现实,说说你自己及身边的人对待自然的方式与态度是什么样的?我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你为何会有这样一种看法?与同学交流。
通过项目式的阅读以及三类体验活动,让学生形成有关自然方面的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这是一种探究式、感悟式、发现式的学习。是深度的学习和真实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