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恩师和我的《对话》第二篇,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去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恩师对我说的“舒适区”理论,是我目前印象最深刻也是一直在执行的理念。希望恩师与我的这番对话可以对你的生活有所启示。当然,这段对话发生在三年前,一些原话我记不太清,只能用我自己的话概述了,希望没有失去原有对话的含义。
舒适区 VS 压力区大一上学期,我除了在图书馆勤工俭学,也在恩师的办公室做义工。一次值班过程中,我与恩师聊天,谈到我很满意我现在的状态。
恩师一如既往地淡定,她缓缓地走到她的位置坐下,面对着我,“你以后想做什么?”我弱弱地答道:“我以后想当老师。”
她微微一笑,“很好啊,那你以后想当老师,你现在准备怎么做?”
我懵然地说:“好好学习啊,好好学英语,不过我英语很差,要提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吧。还有就是当家教,可是我这么弱,哪个家长会要啊。”
恩师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为什么不可以,我觉得你很好很合适,而且你长得又高,当老师挺合适的。”
我还是很沮丧地低着头,甚至不敢直视恩师。
恩师也没有安慰我,低头看了几眼桌上的文件。
过了一会,她不紧不慢地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你对现在办公室当义工感到很满意,这也是你目前享受舒适区的体现。”
“你以后想当老师,但英语是你的瓶颈,你不愿意去找家教兼职,这表明你并不想进入你的压力区。每个人处在舒适区中,就会有安全感,你现在跟之前相比,状态好很多,但你需要离开舒适区,开始在压力区的历练。”
恩师看我聚精会神对在听,继续说道:“在压力区之中,你会碰到很多困难,当然你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你就会进步,你也会更加积极,成长就是一种自讨‘苦’吃的过程,不断进入舒适区,不断进入压力区。”
“简而言之,克服压力就是获得舒适的一种途径。”
我听完恩师的话,陷入了沉思。心里在纠结自己该不该去找家教兼职,恩师依旧很淡定地看着她的文件。
过了不久,她抬起头盯着我说:“你也不用这么着急做决定,回去之后好好想想。”
结果这一想,我一个星期之后辞去了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工作。
第二个学期,我费了很大的劲找了一个离学校需要往返三个多小时车程的家教兼职,那一个家教兼职是我大学第一份家教兼职,也是那个家教兼职,让我大学在做家教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自此之后,家教、教育辅导兼职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主要实践内容,也是我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
当时若不是有恩师对我说的这一番话,我不知道最后会不会踏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从舒适区迈入压力区的这一步。
成长是一个不断循环但也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在“压力区”久了,取得相应的成就就会进入“舒适区”,开始意识到“舒适区”会助长惰性时,就是逼迫自己进入“压力区”,到了更高一层的舒适区,我们就可以切实体会到一个成长周期的全过程。
我很庆幸,大学至少体会过一个成长周期的全过程。
往后,在工作中我会将这种成长周期的往复循环不断体验,愿我最终可以在“舒适区”与“压力区”中找到一个可以让我不断进步的切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