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东坡的仁心仁术

苏东坡的仁心仁术

作者: 安然如你 | 来源:发表于2023-09-27 17:24 被阅读0次

    之前我们说过,苏轼做杭州知州的主要政绩,就是他“疏浚西湖,挖泥成堤”,以至于有了今日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除却这份骄人的政绩,苏轼还是一位怀有仁心仁术、勤政爱民的好干部。

    任地方官的苏轼就像一个消防队长。十多年前,他在密州的时候,就忙着救旱灾、蝗灾,在徐州的时候,又忙着救水灾。这次,他刚到杭州,又碰上了严重的灾情——年初是水灾,早稻无法下种,到了五六月间,又遇到旱灾,刚下种的晚稻又收成无望了。如此一来,粮食歉收,米价猛涨。

    苏东坡知道,熙宁八年的时候,杭州一带是闹过一次饥荒的,米价涨到了每斗两百钱,饿死了很多人。为了防止悲剧重演,苏东坡一反报喜不报忧的官场潜规则,一再上奏朝廷,陈述灾情,请求朝廷补助。经过反复争取,朝廷终于批准了,拨了二十万担的粮食,同时,减免了三分之一的赋税。此外,苏东坡又把原来计划中整修官员宿舍的费用全部拿来到外地采购粮食。如此一来,官府有了足够的存粮,物价也得到了平抑。

    元佑五年的春夏之交,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杭州的米价不仅没有涨,而且稳中有降,老百姓得以平安地度过了荒年,没有一个人饿死。

    可是,粮食问题解决了之后,水灾、旱灾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流行病开始困扰着百姓。在连最基本的公共卫生设施都不具备的古代社会,流行病比饥荒更可怕。

    面对这种情况,苏轼连忙组织了一批懂得医术的僧人,制作药粥、药剂,走街串巷为民治病。同时,苏轼又自费购买了大量的药材,自己配了一副药,叫“圣散子”,这是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时候,从他的一个老朋友那里得到的一个秘方。他就让人在街头架起了大锅,熬药、煎药,给过往的男女老少喝。

    在苏轼的努力下,一场可怕的瘟  疫终于结束了。可是,这场瘟 疫也让苏轼感到了后怕,他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流行病再次爆发怎么办呢?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 情,苏轼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也是非常大胆的,甚至是开创性的。

    苏轼专门拨了一笔钱,在杭州的众安桥附近,创办了一个医坊,取名“安乐坊”。建好了这个医坊之后,苏轼就请懂医的僧人坐堂诊治,并且规定,每年从地方税收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维持医坊运转。同时,对于那些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三年之内治愈了上千名患者的僧人或医者,由官府上报朝廷,给予一定的奖励。

    苏轼创办的这个“安乐坊”,可是我们中国第一所面向民众的官办医疗机构。它很像现在的医院,有医生,有病房,有管理人员,并且还自己制药,收治病人。

    而且,苏轼本人对医学也颇有研究,当年苏轼亲自配的一丸药,叫苏合香丸,一直到今天在很多中药店仍然在供应,成为一种夏秋治病的良药。

    所以,苏轼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出色的文学艺术才华,也不仅仅因为他旷达豪迈的个性,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时时关心百姓疾苦,又具有仁心仁术,实在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干部。


    以上内容来自于《不合时宜——东坡人文地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的仁心仁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jk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