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投资·理财读书
读《解读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读《解读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ComfyUI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7:33 被阅读10次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 为何中国在前现代社会文明鼎盛,而在现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 为何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绩效很差,而在改革之后却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
  • 为何中国在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之后经济发展的总体绩效很好,但却出现了经济周期波动、金融体系脆弱、国有企业改革困难、地区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
  • 在已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经济应进行哪几个方面的改革才可取得持续性、快速、健康的增长?
  • 中国当前经济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是真实的,人民币汇率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等等。

1、中国改革开发的成就

中国经济这场奇迹似的变革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发政策。所谓改革开放,就是要改革经济结构,开发对外经贸,参与全球化。 一个经济的开放程度通常由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即“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衡量。

2、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改革作为一种政策的变动也是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因此期间总是要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种情况最易引发社会矛盾。中国社会之所以在改革中保持了稳定,没有重蹈苏联与东欧的覆辙,正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的可控资源,使得政府有能力补偿在改革开放中利益受损的那部分群体,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3、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
  • 产业结构
  • 技术
  • 制度

在以上四个决定因素中,对实践意义最大的就是技术。其他三个因素事实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变迁的可能性和速度。

(1)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

舒尔茨教授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不进行存蓄和积累其实是一种最理性的选择。因为传统农业社会的技术进步缓慢,农民的存蓄已经达到了一种均衡的状态,如果农民在技术停滞的情况下增加积累,可能反而会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当期的储蓄则要以省吃俭用为代价,这样做的结果是增长了成本却没有获得收益。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农民不储蓄是理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打破这样的局面,只有不断给农民提供一些更新更好的技术,从而使资本积累能有较高的回报,才能调动起农民进行资本积累的积极性。

(2)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如果没有新技术,就不会产生新的高附加值产业,产业升级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技术不断创新,新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部门才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企业在高额利润回报的驱动下,会自发地投资于这些新兴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部门,最终影响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

(3)制度完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要了解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就需要研究中国技术变迁的可能性。

(4)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多数产业中都可以通过向行业内比自己领先的国家进行技术引进、模仿和购买专利来实现自己的技术创新。

(5)技术引进与后发优势

“亚洲四小龙”的奇迹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东亚经济体善于利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亚洲四小龙”在50年代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农业人口,但是依靠不断引进新技术,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部门,劳动力不断被重新配置到服务业等附加价值高的行业。这些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大大的提高,资本迅速累积,整个经济也就如同“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自1978年以后,改革开发的中国开始走上东亚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引进技术和引进外资参与“国际大循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加外汇储备。引进技术的成本低,技术变迁速度快,这是改革开发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6)中国的高速增长能否维持

4、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1)收入不平等及城乡差距扩大

基尼系数:一种用来衡量收入平等的指标,数字为0表示绝对平等,数值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

(2)资源利用无效率及环境平衡
(3)外部失衡及货币升值
(4)腐败问题
(5)教育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仍然存在求量大于求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这样的高等教育领域,这种政策在长期是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长足进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解读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jl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