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我刷了一年多的微博,这就是行为上瘾,因为周围也没什么人,所以整个人活得就像八卦集中营,但凡爆一点的新闻我都知道——对于国家大事关心得不得了。什么美国狗急跳墙要发动战争啦,我该怎么办?什么深夜看瓜,某某明星崩塌人设啦。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这就是真的新闻吗?我这么在意。
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8小时,其他时间,以前有6—8个小时是纯玩,是刷微博或者看综艺。边吃边看,吃完再看。
手机瘾不能停。
直到我上一周事情爆出来后,从周三到周日任务安排得很满,我没有时间刷手机,所以,我收获了比较难得的安静和太平。
好景不长,这几天又被所谓的"爆炸"新闻给扰乱了心智。idol演唱会的纪录片,idol综艺的新鲜表现,一线明星出轨。好吧,不想看综艺的我,又去看了综艺,又开始吃瓜刷微博就不停。刚开始的两天还算认真,写作想法很多,但是随着任务加难,自己写作的要求变高,时间一去,于是这三天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任务,而这所有的一切看上去还和我的学习没有什么关系。
虽然我知道,如果我学习努力的话,我会很优秀。我写作囤积的"灵光点"如果全部深挖出来成文章会很闪亮。但是我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网上小新闻这些所谓的东西给吸引过去,然后就开始招蜂引蝶的这些骚操作。
说到底还得自己努力,少说多做,但是我总有想说不完的话想要和大家分享。
比如我期待的时间管理,比如我对于学习的见解。(哎,一个学渣还好意思说。嗯,我就好意思,来成长会就是准备不要脸的,平时不敢。)发文字出来随时和大家互动,表示我还活着,我还在知识星球上呼吸着,我还沾着成长的边,就说明我还在成长吧,或者有这个趋向吧。(至少我在反省?我还在蹦跶思想革命的路上?)
不管怎么说,渣有渣的开始。梦想不能停,少年的渴望依然在。(都奔30的老阿姨了还敢说自己少年。嗯,我就敢,因为我心里还活得很年轻着)。
分析就分析。不分析永远不知道自己这么幼儿园水平,分分钟被大哥哥大姐姐秒胜。
说就说,不说别人当欣赏你情景式哑剧表演——看,这又是一个笑话。你的成长可真幽默呢。
哎,我就是这么怂怂的。[挥泪]认了认了。
昨天再次浏览了《持续行动》、《刻意学习》这两本书后,原谅我看完后又不厚道地开始刷微博。
表面上,书中说的可真好,我要努力。实际上,哎,压力可真大,我真内疚呢,又想去玩了。
所以我说我这么会扭曲别人说的意思呢。可能会让我的心理好受点。作者分享他的经验是好事,但是我可能又想极端了呢。
话又说回来,人怎么就这么口是心非呢?
我猜,S老师想表达的意思是:你看,你想要某个领域上的进步你就得痛苦吧,你就得学习吧,你就得持续行动吧。
是呀,说的可真有道理。
但是我好像做不到。
可能是我从书中理解到的点反馈到我身上的第一反应是,排斥。我比较比较"天然地"反感。
这是为什么呢?S老师这么帮我。
因为我从整本书里,没有感受到两个字——快乐。
学习是痛苦的吧,我知道。行动是挣扎地吧,我也知道。这就是现实吧,我也赞同。
但是我觉得心中的学习和行动好像不完全是这个样子的。
我认为,快乐和喜悦比痛苦和挣扎来得更加重要。
这就是最大的矛盾和分歧点。
学习中有好有坏,的确需要努力和付出,需要挣扎和难受,但是这些东西仅仅只是一面而已,不应该去有强化感受的这个想法的冲动。而另一面是什么呢?是正向的,是积极的,是自己收获的快乐,是就想坚持的点滴幸福,是还想要再挑战的勇气。
我"无视"了其中的困难之处,我就只想"快乐"地完成这个任务。或者在我眼里,那根本不是任务,那是我新的解锁我自己,发现"隐藏"的我的开关。
我压根就不会觉得这会有多么痛苦。
妈妈生小孩,顺产要忍受十级的痛,剖腹麻醉,前面不痛,后面十天半个月得绞痛得下不了床。生命伟大,然而谁不怕疼呢?为母则刚,在一个可爱的生命面前,痛的这一切算的什么呢?看见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痛苦都烟消云散,欢快的八音盒响起,那是所有人共同的期盼。
从怀孕到生产,到孩子出世。伴随着多少苦难呢?身体原因,突发意外,营养搭配,生病调理,产检安排,以及最后的必过大考。各个环节不能出错。一个孩子生,怎么这么困难呢?这么小心翼翼的?但是看着也挺简单。比如我高中的化学老师怀孕8个月还在上下班教两个班的课。
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没有那么重要。
所有人的努力,不过就是等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孩子的健康与聪慧,因父母而异,而大多数的孩子生下来,没问题。
我们从来都是向着快乐和幸福努力的,这其中的痛苦都不算什么,都可以克服的。是甜蜜的克服。
我最近总是想到了爱。爱这个问题太玄乎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嘴上说着养儿防老,以后给赡养费这么功利的话,其实是很爱很爱,付出已经大于孩子对于父母以后可能的回报。18岁法定年龄,父母不再义务抚养,但是有多少家长还是在供继续孩子读书,读到大学毕业呢?而一个孩子培养起来又是多么不容易呢?太花费心血了,但是这份爱好像又很值得,大于抱怨与压力了。爱可以让亲密关系中的人改变自己。你愿意花很长时间听他说话,句句都是在心尖上啊,因为你喜欢他,把聆听当做自然。鬼知道我把这些时间花在工作上学习上又会获得多少收益,但是我就是想挤一挤,推一推,把现在这些被"主动浪费"的时间给你。因为我感受到了爱。我好像又能很坚持听你说话。爱的改变是悄无声息地,是自发进行的,是自觉坚持的。
这是最最玄妙的东西。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花时间和力气去做,也是最不需要提醒就能"轻易"坚持下来的东西。
爱在于不计较努力和痛苦多少。做着做着,自然就习惯了。幸福和快乐就夹杂在这样的习惯中,越做越习惯。
这哪里需要刻意学习呢?我不懂得如何表达爱的方式,对方没有接收到,我去向别人学习下,这是自然的学习。哪里需要持续行动呢?我根本不需要提醒,我自己就去做了,这是自发的行为,何来持续推进呢?
我喜欢写作,我对于写作的一切东西都很感兴趣,我很喜欢买笔,各种笔,好像是女生心爱的化妆品一样,挑来挑去,是自己的菜,品牌,款式娓娓道来。我很珍贵它们。它们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带给我快乐和活力。我喜欢字写在纸上笔墨散开那一瞬间的触感,我喜欢把我的段落分成很多份,再拼凑成完整的。我讲究排版,颜值,颜色搭配,每一篇文字就好像时装秀一样,时好时坏,目前还在探索经典,但回头看看总带给我意外惊喜。
这就是写作吗?喜欢就是爱吗?可能吧。但爱的范围可能更大一点。写不光是我自己欣赏,还有我的读者们,它们也包容在我心里了。我想做得更好,我想写得更多,我想把内容表达得更丰富,我想更改进地更完美,这可能就是爱吧。
那么,我爱写作。写作使我快乐,使我幸福,使我自觉行动,使我自然地学习。
快乐幸福很重要是吗?
爱包容了快乐和幸福,包容了感性和理性,包容了刻意的心,包容了挣扎的持续,包容了一切的一切。
如果我排斥,那是因为我,还不够爱。或者说,我没有找到更爱它的理由。
所以我说我为啥要去理解到作者真实想要表达的意思呢?因为我排斥。可能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我才开始真正理解,我就不用那么排斥。
我所理解的刻意学习,持续行动是怎样的呢?因为我不喜欢,我不习惯,我不得不去做,所以我就得开始这么"功利"地去做,做着做着就爱了?
这和旧时父母要求你包办婚姻有什么区别呢?先婚后爱吗?可能是真爱提前相遇,最后真的幸福地在一起。也可能是祝英台与马文才的强求不来。
所以,我会是哪种结局呢?像我这么有些"另类"又有些"不听招呼"的人,怪就怪在我是新时代独立女性,可有想法了呢,有着祝英台这么执拗的劲头,非要梁山伯。
我不能迷迷糊糊地就把自己给"嫁"了,我得知道为什么,我得知道为何我的"父母"如此用心良苦,他们认为的适合真的就是适合吗?我走出的这一步又是为了得到什么?我又是为了成为我自己的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