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人民的名义》引爆了中国舆论界,掀起了一段热议。虽然至今我还没有看完这部剧,但从该剧的简介和网友们的评论中我大概清楚了它火爆的原因。

一、顺应时代需求,敢于直面现实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管涉及什么人,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严惩不贷。现实永远是创作最好的土壤。反腐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甚至远超想象力的素材,反腐文学、反腐影视蛰伏多年后再次爆发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真正的好剧敢于直面社会的阴暗。《人民的名义》用不回避、不掩饰、直戳问题、直奔主题的态度给了演员们更从容演绎反腐风云的舞台,让观众感受更直观、了解更深入。特别是,该剧生动塑造了众多披着“两张皮”的腐败官员形象——从“这是我个人的私事,车钱和油钱都该由我来出”的贪官丁义珍,到一碗炸酱面足以果腹的巨贪小官赵德汉,再到满口党性国法实则暗度陈仓的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整部剧将各种贪官的嘴脸刻画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
《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剧揭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积极姿态对反腐斗争进行艺术表现与思考。”
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揭露丑恶上,更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反腐作品若止于揭丑,还谈不上艺术价值升华和精神方位指引。能让观众由衷点赞,更因为这部剧始终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让意志不坚定的官员因看了这部剧受到震慑。
三、不媚俗,有立场,接地气,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以人民为主角,文艺才有生命力。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人民的名义》为当下文艺创作树立了榜样。“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创作只有贴近现实、扎根生活,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收视率的检验。一味在后宫倾轧上做文章,或新瓶装旧酒不断翻拍武侠剧,是脱离现实、于社会无太大裨益的,最终难逃被观众抛弃的命运。
正如信仔在《文化觉醒元年1-打响文化反击战》中所说,未来有深度有思想有担当的接地气的好内容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和重视,而《人民的名义》的火爆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这是我非常乐见的,也给了我这个文化狂热者巨大的信心。感谢这部好剧!
网友评论
so,腐败源于人民,而反腐却凌驾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