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认知|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

认知|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

作者: 几0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22:31 被阅读0次
    你看到的真实性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有意识到自身为什么会无意识地做出很多行为,就像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亦或是食谱应该如何搭配使得更健康。很多时候,由于这些行为已经再正常不过了,所以才导致我们对固有的行为丧失了觉察审视能力,从而总是感觉事情本来就该如此。

    在这里,其实有一种东西在起着关键作用,它让我们可以在众多的行为结果中吸取共性和不协调的要素,从而对于指导接下来的行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验。

    而人类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经验逐渐积累的形成过程,而当下我们看到的面貌,其实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从而让与有利于进化发展的生存的基因要素得以保留,并逐渐形成传递及影响着之后的人类行为。

    当然,经验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名词,而是一个动态的动词和代名词,其意味着可以指导和为接下来的行动找到根据,从而提高事情的成功概率的基础。而这些经验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昨天还普遍适用的经验,到了现在就可能无效了。虽然,这个合理性具备一定的使用期限,而伴随着整个系统的发展,停滞不前的经验也就丧失了价值和指导性。这也就成为我们每代人的隔阂、不理解、看不惯的根本,这也是过去和未来的矛盾。

    所以,一方面尊重经验的作用和影响,学会提炼出可以适用的规律,并且通过规律进而指导自己之后的行为,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是开放的和不断循环的,这也是区分经验和经验主义的关键所在。

    1.经验主义者眼中的世界


    有过总结经验的人都有过体会,我们在这个阶段总是会更多地关注到自我认为重要的要素,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被我们忽视而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要素,虽然通常它总是隐形和不易察觉的。

    看过众多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士,基本上都会把自己成功归因于我们习惯的努力、认真、积极和坚持等要素。而这些毫无疑问是能够做成一件事情的,必须具备的品质和底层操作系统,这可以说是成就一件事情的第一性原理和基础。

    但是,如果任何事情都归因于此,那么我们又会陷入“所罗门悖论”的无意义中,并且丧失了不同事情之间特殊性的判断。我们现在更多的都是在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性和通用的逻辑关系,当然这些是构成整个世界的底层代码。但是,最终形成和催生复杂性和进步的,反而是那些不同的特殊性,这也就是《反脆弱》中塔勒布强调的冗余。

    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的时候,仅仅看到普遍性的还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注意到它们的特殊因子,而这可能才是引起质变的决定性的2%。

    普遍性和特殊性

    就像我们所谈到的经验总结,我们并不是说,成就一件事情共性的普遍性不重要,而是说除了这些之外,即使是作为当事人的你我,在总结的时候,也肯定会忽视那些关键要素和特殊之处。就像对于创业来说,我们知道创业者的身上所具备的某种品质,可能是创业成功的要素,但如果创业者都具备相同的品质,那么是不是就要说每个人都会成功,结果显然并不是这样。

    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必然是创业过程中某个环节,或者说是某个“杠杆点”发挥了偶然的作用,从而让成功者从创业群体中脱颖而出。而这个拐点,可能是创业产品解决了某个用户的痛点,可能是在产品营销和传播过程中中某个细节的打动,还有可能是投资者们给自己带来的资源刚好催化了原有的市场和平台,等等。

    同样的,对于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很大程度上正是带有这些特殊性和偶然性。就像青霉素的发明,其实也就是来自于被遗忘的细菌培养皿,长期和外界空气接触,造成金黄葡萄球菌长出可绿色霉菌。

    如果把发现的经验归结于弗莱明的刻苦努力钻研,肯定就会忽略这个重要细节,虽然青霉素的发现到发明,以及大规模化使用,期间跨越了漫长的周期,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偶然要素的推动,从而给整个世界文明带来了活力和进步。

    我想之所人们习惯于把成就归因于品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对于确定性的崇拜,而对于带有强烈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忽视,或者是故意的视而不见。而对于我们每个经验总结者来说,为了获取更加客观真实的经验,也就是不但要看到事物背后的普遍逻辑,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发现具备“黑天鹅”效应的关键要素。

    2.归因视角的经验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最常使用的解释世界的方法,就是归因和演绎法,所谓的归因也就是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的推演过程。就像我们说,亚洲的天鹅是白色的,欧美的天鹅也是白色的,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但事实上,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因此,归纳法的输出结果并不是定律,而是猜想。那么,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猜,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我们所熟知的“三段论”,也就是典型的演绎法,也就是从一般推出特殊性的方法。比如说。所有的猫都喜欢吃鱼,你家的猫喜欢吃,那么他家的肯定也喜欢。对于演绎法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如果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结论不必然否定,但是如果前提有一个为否,呢么结论必然是否定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实世界基本上就是建立在归纳法的猜想之上,并且由演绎法将其推导为我们所熟知的定理和规律。

    《人类简史》中假想的概念,所以也可以说,我们的整个世界就来源于我们的假想,而也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对于集体、性、生存的想象,逐渐发展出现实中的各种国家、社会、婚姻、协作等关系网络。因此,正是由于这样的长期想象累积,建构出现实世界的文明发展。

    但也正是由于想象的特殊性,从而也产生了人们的各种误区、错判和偏见,无法用正确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辅助的话,设想会让我们无休止地陷入归因谬误和经验主义中。就像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我们有时候会夸大自我以为的关键点,而事实上可能这根本只是众多偶然性之一,只不过由于我们过度地相信这点,从而逐渐强化其在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常说聪明人总是更加关注失败的原因,在这些人看来,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只有更多地把它们从众多的要素中剥离出来,最终在自我决策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己的形成的“认知清单”,将小概率带来大损失将至最低。

    就像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就不会去到那里”。而在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在《原则》中强调的,在公司内部形成的“错误日志”,并且公开透明地告诉每个人,从而避免同样的错误重复造成损失。

    两面性

    3.避免幸存者偏见


    在之前的管理中,个人曾一度认为最终得到的意外惊喜,并不是由于个人在内部关系处理,甚至可以说在将绝大部分时间全身心投入在其中,而且尽力而为完成自己最大限度的成果。在后来的总结中,也一度认为正是由于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以不同于他人表现出某种特质,而是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当时把自己的成果全部归因于自身的自律、正直、踏实和努力,在得到不断的反馈时候,更是强化了自己对于这个观念的认知。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偶然回顾到之前的工作痕迹,看着写满了:

    1、各类工作策划、工作计划安排。
    2、明确了不同时间点完成的目标任务。
    3、进一步根据这些目标分化出的每个操作步骤,以及各个环节的关键注意点。
    4、根据执行上需要协调的资源和应有的协作关系。
    5、最后形成工作的闭环。

    虽然过程不尽完美,甚至出现了很多的错误,但是这些明显的任务清单,不管是对于个人的管理,还是对于更大的目标管理同样适用。也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试错中前进并实现目标,而这些清单也就像自己整个活动状态。

    所以,任何目标的达成,并不是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做对了正确的事情,虽然那些事情很关键,而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除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点外,不要忽视那些看不见要素,那些甚至远比你以为的更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ms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