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母兔和母狮》。
这个故事很有趣,也很讽刺。母兔生了一窝兔子,大家都恭喜母兔,觉得母兔很了不起,生了那么多可爱的小兔子,比狮子都厉害,狮子才生了一只狮子呢。
母兔也觉得自己真的了不起。于是带着孩子去找狮子,觉得自己生了那么多孩子,自己那么了不起,自己才真正应该做森林之王呢。
胜人者有力,自知者明。
狮子笑了笑,让自己的小狮子告诉母兔,谁才是森林之王。
其实,我们很容易能够看出这个故事中的“骄傲自大”这个主题。兔崽子和狮王能相提并论平起平坐吗?
母兔的自大,来自于太过相信别人对她的夸奖,她在“美言”之中迷失了自己,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
这个故事看上去确实很荒唐,很可笑,兔子再傻,也不可能去找狮子啊,这不是不要命么。可是生活往往比寓言故事还要荒唐。
正如余华所说,生活比文学艺术精彩多了,文学艺术从来不可能高于生活的。
确实如此,你看生活中那些“我爸是李刚”的这些人,你看生活中目中无人却出口狂言的“疯子”比比皆是。
回到问题的本质,“我们如何去认识自己呢”?即使被比较,我们依然可以看清楚自己,看见自己的优势,看见自己的劣势,看见自己的潜力。而认识而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我们一生的使命。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确实最有意义的。
如《母兔和母狮》里的兔子,活在别人的吹捧之中,还是看清自己的位置?
如《飞上天空的海龟》,是羡慕天上的鸟儿,还是热爱自己的大海和沙滩?
如《驴和神像》中的那只驴,是在人们的朝圣中做白日梦,还是清楚地知道人们在追求什么以及自己是谁?
我们必须记住,帮助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帮助我们自己的过程,认识孩子也是认识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