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8日,为让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培养爱国之心,今晚学校组织露天电影,全校师生一起观看。
自教书以来,看过几次露天电影。每每放映这种露天电影,班级里早早的就津津乐道,满心期待,好像笼中小鸟得以片刻自由。于我们而言,虽然是老师,但期待一点不比孩子少。今年没在本校担任班主任,原本不用组织学生观看,但意料之中地架不住这热闹的氛围,于是跑到下面凑热闹来了。初秋的校园,月光清凉,繁星满天,操场上整齐的排着每个班的学生,还有些街上的大人带着孩子坐在后面。电影的内容无非就是抗日题材的,看着此刻的场景,我的思绪不由得飞到我们小时候……
对于我们90后来说,我想都有这种露天电影情节。在那个物质并不发达的年代,一场露天电影已然算是对我们最好的犒劳,就像想到马上要过年了,就有新衣服穿,有糖吃是同样一种期待的。上小学的时候,大部分人家里都没有电视,村上难得有几户人家有黑白电视,往往到了晚上家里也是座无虚席,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所以放露天电影就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对于小朋友而言,那丝毫不亚于我们的节日。
我们小时候放电影都是在大队里面,而大队不在我们村上,所以只好跑去大概一公里外的隔壁村子。每逢要放电影,学校都会通知我们。到了那一天,天还没黑我们便早早的吃过晚饭,然后就挨家挨户地催促着村子里的小伙伴,有时候连饭都顾上吃,狼吐虎咽随便几口扔下碗就走,终于在大家的焦急等待中我们出发了。通往隔壁村子的路是一条田埂小路,路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过,小路上往往杂草丛生,春秋季草就更加疯长,像极了长长的干枯的头发。还记得我们一伙人排队走在小路上,有调皮的小男孩走在前头,趁后面的人不注意将路两边的草打个结,后面的小伙伴一不小心脚就会钻进草结里,然后结结实实地摔了个狗啃泥,看着他出糗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还不算什么,只是短暂路途上的一次小打小闹。路上还得经过一片坟墓,杂草丛生的田野里,高高低低的堆着一些坟墓。也许是小孩子吧,白天若无其事地打那里经过,可到了晚上,你的脑海中听过的所有有关妖魔鬼怪的故事就好像长了翅膀一股脑全钻出来了。记忆中每次我经过那里,都是鼓足一口劲,然后飞奔似的逃离。可并非所有人都这样心照不宣,总有些调皮的胆大的男生,突然吼上一句:“那里有一团火在不停地晃动。”原本心里已经像是吊桶水七上八下,经这样一下吓,胆小的女生不免会被吓哭的。现在想起这些场景,依然会不禁在心里偷笑。
天色渐渐黑了,我们来到了放电影的地方,就在大队居委会前面。那是一栋老式的仓库式的长长的房子,墙壁上挂着幕布,我们到的时候往往已经挤满了人,熙熙攘攘,躁动不安。来地早的搬凳子坐在前面,稍微晚点的站着,再晚些的只能站在后面踮起脚尖,还有的干脆直接站在稍微远点的池塘的围栏上,真可谓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小孩最开心了,不仅因为他们身子小,可以见缝就钻。还因为这个时候,很多大人会把小孩扛在肩上,这种鹤立鸡群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很是神气。如果碰上放一些很搞笑的抗战片,记忆中最有趣的就是赵本山演的《举起手来》,往往逗得大人小孩捧腹大笑,笑声更是传到一两里之外。挨到九点左右,电影放完了,这时候人群中一片漆黑,小孩找不着大人,妹妹找不到哥哥,小朋友们找不到伙伴,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通杂七杂八的叫喊声,在越来越浓的夜色中,人们各自散去。
想着想着,学生们一阵阵的欢笑声把我了回来,露天电影承载着我们这代人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而今再和他们一起观看,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那是在如今这个普遍贴上“低头一族”的标签的时代,大家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出房间,聚在一起重温童年的记忆,多么希望这样的时刻能多点,再多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