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杂想
一
数学考完之后,孩子不是很高兴。她的数学并没有考上满分,而是错了两个填空题。这两个填空题并不是很难,孩子只是没有进行最后的化简。作为数学填空题,答案都是固定的。而且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是相应的知识点作为支撑。孩子的错误表面上看似粗心没有做会这个题,其实是孩子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粗心让某一道题出现问题,这样的归因不会让学生的成绩有所变化,相反会出现更多的粗心。所有的粗心背后都是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点。没有彻底的理解,就导致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改变粗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的去学习,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懂,学彻底。考试过后的错误归因,就会阻止成长。而恰恰是很多学生原因用错误的归因让自己的学习变得不能够进步。而且成绩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会有极端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没有认真学习。比如每一次考试过后,面对成绩,很多学生都会用大哭的方式展示自己很努力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
面对学生的粗心和错误的归因,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合理的引导。让孩子看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付出过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尤其让孩子看到付出的努力,只有看到努力,才能够唤醒孩子的学习欲望。归因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让孩子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问题解决的专家。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老师和家长告诉孩子的所谓的正确做法,不过是一些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的意义。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自己最清楚。唤醒不了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不会让问题真正的解决。
所有学习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需要一个时间。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问题。不要想着用任何一个方法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解决。而且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会有任何的灵丹妙药。问题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
七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心里期待学生把最真实的水平考出来。不想学生的成绩考的太好,太好就有了压力,就会被别人扣上各种帽子。而学生的成绩不好的时候,心中又感到有一点失落。心中很清楚,任何一次考试,检验的知识一个阶段的学习,并不能够代表任何。面对学生的成绩,应该是淡定的年龄,却还是心中有一种急躁的感觉。好的教育应该是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解决学生。我们一直做的都是和问题一起寻找学生的麻烦。让教育在慢慢地过程中发生,而不是明显的去改变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