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后,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刘备不曾伐吴,这天下大势又将会是怎样的走向呢?还会有司马懿什么事吗?
我的结论是,如果刘备不曾伐吴,他应该可以统一三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如果刘备不曾伐吴,那么蜀国的国力将为三国之首。
刘备登基之后,因为一心想着为关羽报仇,国内很多政事都交到诸葛亮手上。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国库充裕,百姓富裕有余,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凭借着这样的国力,先是刘备伐吴。刘备伐吴失败后,各种压力汇聚到诸葛亮身上,使得诸葛亮一心想要匡扶汉室,多次北伐。诸葛亮之后,又有姜维接棒,继续北伐。
即使是先后十几次北伐,蜀国最终败也不是败在综合国力上。那么如果没有伐吴,没有这后面多次的北伐,蜀国的国力可想而知,会是多么强大。
其次,如果刘备不曾伐吴,那么蜀国的人力也将为三国之首。
刘备不曾伐吴,那么他也不会因为战败而病死白帝城,张飞也不会因为备战惹急下面的随从,然后被随从杀害。
刘备不死,张飞不死,那些随刘备打下蜀国江山的文臣武将又都健在,另外这些老臣们的后代也都已成才,如关羽之子关兴、关平,张飞之子张苞等,后来都是蜀国名将。加上刘备的惜才、爱才,蜀国各方面的人才,只会越来越繁荣。
再次,如果刘备不曾伐吴,蜀国外患应该也不太会有。
国力领先、人力领先,试问这样的蜀国,谁敢轻易进犯呢?即使是刘备伐吴了,在这往后的若干年里,吴魏也没敢轻易伐蜀啊,何况是没有伐吴的情况下呢?
三国之中,除了刘备宿有匡扶汉室的志愿外,魏国其实也是宿有野心想要吞并其他两个国家的。三国之中,吴国国力最弱,魏国想要吞并,可能会先打吴国的主意。
可是,要知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吴国与蜀国可都是同盟国啊,魏国惹吴国,蜀国岂能坐视不管?各国文臣武将那么多,魏国又岂会做出这样的傻事来呢?必然不会。
魏国不敢伐吴,当然更不敢伐蜀了。魏国都不敢伐蜀,吴国就更不敢伐蜀了,再说这两个国家,本就是同盟国,吴国伐蜀,想想都不可能。
这时可能有人要说了,蜀国之所以会灭,是因为有扶不起的阿斗后主刘禅。可是,刘备不曾伐吴的话,刘禅能不能成为一国之主还未可说呢。
当然,刘备会老,那些跟着他一起打江山的文臣武将也都会老。可是,刘备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刘禅是什么样的人吗?既然知道,他就不会提前规划未来继承人的事情吗?肯定会吧!
他可以再宠幸别的妃子,让别的妃子再给他生儿子。如果这样不行的话,他还可以尽可能多地培养孙子,我就不信,他儿子不行,他的孙子也会各个不行。
再不济,就算最后还是刘禅继位,那应该也是在刘备在位多年以后了。刘备在位多年,对刘禅的影响肯定也会更大。因为继位晚了,对于皇位也会更加珍惜。其实刘备去世后的好些年里,刘禅在位时虽然成绩平平,但至少还不昏庸。所以,若是刘禅继位晚的话,他在皇位上,应该也不至于做出一些出格的昏事。
如果早早规划未来继承人的话,蜀国应该会有一个相对靠谱些的继承人。
还有,如果刘备不曾伐吴的话,他在这蜀国的一国之主的位置上应该会相对较长。如果是这样的话,诸葛亮不管是带兵北伐还是治理国家,都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要知道诸葛亮几次带兵北伐和姜维多次带兵北伐,可都是有机会打胜仗的,要不是魏国派人向刘禅进谗言,让刘禅下令北伐军收兵,说不定北伐早就成功了呢?
刘备伐吴去世,把整个国家重担交托到诸葛亮手中,对诸葛亮而言,只是增加了心里负担,让他北伐心切,做出一些不恰当的决定,也是有的。
但,即便如此,诸葛亮的北伐也险些成功。所以,若是刘备不曾伐吴的话,诸葛亮气定神闲,掐准时机北伐,这时,综合国力够强,人心又齐,岂有不成功的道理。
或许,魏国相同的招数也会用在刘备身上,向刘备进献谗言,但刘备可不是刘禅,刘备用人,向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岂能是几句谗言可以蛊惑得了刘备的呢?
所以我说,刘备若是不曾伐吴的话,他很有可能统一三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