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纸巾吗?”他一脸真诚,问正在惺着鼻涕的我,手伸到刚刚好的地方,递过来几张纸巾。我接过以解燃眉之急,还不忘说一声:“谢谢。”
一切都似乎这么平静地开始了,我们俩从互不相干的过路人变成了朝夕相处的同桌。印象中的他,沉默寡言,高冷而不可侵犯,似乎总是独来独往,学习认真而从未犯下什么错。我本带着一种隔离感走向他,但他跟我说:“你看上去,很高冷。”我怔住了。
无论是从外貌上看还是从性格上看,他都很闷。高高瘦瘦的身材,瘦骨嶙峋但还看的过去,眼睛小而细,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还真有点奶油小生的样子。他走起路来总有一种常人达不到的风范,虽然走的不是很快,但总有一股高冷的感觉,让人不得不多看几眼,所谓走路带风,估计就是他了。这样的海拔差,不论是站在他身边还是坐在他身边,你都能感觉到来自敌方队友身高上的压制。
不过这一切的所谓压抑都被他的柔和吹散。大半年来从不说话到成为倾诉对象,这中间巨大的改变不可言喻。有个词叫“摆渡人”,他们能帮助别人重塑心灵,到达美好的彼岸。而我感觉,他就是我生命中的那个摆渡人。
他不爱说话,坐在窗边看风景就像个路过的杀手。虽然面色柔和,举止不暴不燥,仪态端庄,但还是从他的中心向外散出一圈的磁场,如同巨大的磁铁,直把人往里吸,让人想去了解他。而如果你是他平生所厌恶之人,便会被他反弹回来——不用粗暴的言语,只靠犀利的眼神。而当我和他深入了解过后,我才发现不说话不代表没有想法,不表达不代表没有思想。对于人生,他说他要做好自己,虽然在践行过程中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但他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对于流行名词,他说他不太“感冒”,而笑的时候也是皮笑肉不笑,以防尴尬;对于人际关系,他说他要服从3S定理,取二达一;对于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人被不同对待的情况,他明白“双标”;对于我们,他说我们最好不要被这混浊的世界改变……交流渐多,思想碰撞融合,我对他的看法也日益改变,他不是高冷,只是不熟悉;他不是人们口中所评价的单纯,而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几个月来,我们俩讨论过社会潮流,把“小鲜肉”和“老男人”进行过对比,这让我知道什么叫“慢慢沉淀从而变得成熟”。我们也讨论过娱乐圈,即使涉入不多,讨论出来的结果可能与真实有些偏差,但也拓宽了我的思维,让我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想要改变都能改变,这让我遇事更坦然,想事更平和,看事更安静,而非把看不惯的事全盘托出,我渐渐褪去身上那一股浓浓的稚气,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特质。渐渐交往中,我们发现对方其实和自己一样,若是路人,则有曲高和寡之感;而若是知己好友,则有疯癫若狂之意。众所周知,像这样两个高冷的人一般不怎么让人容易亲近,这也是我们俩共同烦闷的问题,所以我们俩谈论最多的,是关乎人际关系。我们都相信中考是到分水岭,它会把我们不想交往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全部剔除,剩下的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真正做到“往来无白丁”,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但我们并非死读书,我们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是个性的来源,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性,让我们俩显得方枘圆凿。
换同桌之后,我们俩依旧保持着思想上的交流,他的话语仍然能直击我的灵魂,他仍然是我的灵魂摆渡人。同样的,我也是他的灵魂摆渡人。我会问他:“你需要听写本吗?”就像第一次,他问我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