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737388/19429e88cdb3b4ce.jpg)
1
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候是说不出来的失落,有时候是理不清的交错,而有些时候,是因为承受的太多太多....
特别是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有父母、有孩子、有工作、还有自己的生活,我们每天奔波在路上,为生活而做着一些什么
所以板凳一直认为,作为父母,我们有自己的情绪,真的太正常不过了。
例如有那么一天,你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没写作业,玩具撒了一地,把屋子翻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有多少家长能够心平气和的跟孩子说话呢?
相信大部分都是大声训斥孩子,甚至还有的动手去打孩子吧!但这些我们错了吗?本身没有错,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忙碌了一天,我们委屈的太多,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是人就有自尊,孩子不能作为我们的专属出气筒!
所以,作为爸爸特别是妈妈,板凳知道大家的难处,但还应该注意一下我们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9737388/e0c023a6b414c3d2.jpg)
2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贺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
板凳在这两天的公交车、路上、吃饭以及上班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有这样的那样的负面情绪!
例如有人说,老板一点都不好,都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处理的,明明事情都是我做的,结果不但没有夸我,还夸别人把我这边骂了一顿,老板是瞎子吗?
例如有人说,我讨厌那谁谁谁,每次跟他说话,好像我欠他什么一样...
例如有人说,干完这个月不想干了,感觉自己在这里这么久了,也没有找到存在感,感觉公司并不需要我这样的人
.....
板凳在这两天细心的观察下,注意到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所以,板凳一直认为,影响我们生活的,除了雾霾,还有这些负面的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9737388/28fcd0426e181e6d.jpg)
3
作为父母的我们呢?我们每天面临着工作、上司、同事、客户、孩子、爱人、还有父母,我们是不是接触的事情更多,我们要处理的事情也就更多,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到孩子!
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斯霍勒说过,婴儿出生时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了,但是婴儿并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依靠抚养着(多数情况下是母亲)去教导他们如何管理这些情绪。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关于“自我”的感知,至少在生命最初六个月,婴儿感觉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准确的感觉到自己和母亲的界限,所以母亲的情绪很容易的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在这种安全依恋关系中,母亲会从情绪上顺应孩子,当婴儿哭泣的时候,母亲几乎不会去思考“应该怎么做”,他只是感觉到一种无意识的,情绪上的冲动想要去安抚自己的孩子,直觉会告诉她,孩子是饿了、尿尿了、或者是困了。母亲和自己孩子的沟通,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肢体、表情、声音、触觉等和孩子沟通,这种沟通不仅发生在婴儿和母亲的思想中,他发生在两者的身体上。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可以吵架,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孩子虽然很小,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能够体会到情绪。
还记得张帆远老师写的那篇文章吗?母亲的委屈和压抑,其实是很伤人的。
因为当她不能从爱人那里得到关爱的时候,积压在内心的诸多情绪,便统统都会找到一个出口,那就是自己的孩子,这种情绪的发泄,甚至有些时候是无意识的,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当一个疲惫不堪的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孩子还没写作业,玩具扔了一地,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爸爸在家,又没有做饭,也没有照顾孩子,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吵孩子,或者和父亲吵架,而这个时候,孩子会莫名的承担了很多,承担了母亲的情绪,承担了家庭中负面的感受,也承担了“原本应该是父母之前去批次协调的关系”,现在只有ta一个人去“接着”,似乎家人还可以在如此的状态下维持平衡,但是孩子本身呢?
首先,孩子内心会积攒情绪,ta会在被诉苦的时候,感受到“苦”的一种传递,负能量会慢慢占据ta的身心,沉重疲累,ta也会委屈,除了对“母亲委屈”的“感同身受”,更会因为平白承担这些,却又难以推开,而对自我极大的消耗,而如果长期“惯性积累”,很容易在成长中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呈现。
所以,暴躁,可从父亲那里“承接和习得”,却也更可从一个‘看起来弱小委屈的母亲’那里被给与。
父母的负面情绪仅仅如此影响孩子妈?
显然不是,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性格、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事情,而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就是我们父母负面情绪影响的结果!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父母,本身就充满了怨气,还尽量忍着“不去对孩子诉苦”就算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了吗?
当然不是,作为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应该逃避与忍耐,而是应该学会解决或者放下。
为什么,因为情绪、愤怒、委屈等这些不良情绪会越积越多!当一个导火索出现的时候,所有的情绪就会一泻千里,而这个对象,可能就会是我们的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9737388/7ad1e5f796526f9a.jpg)
4
我们应该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1)首先,作为爸爸应该学会照顾妈妈情绪
在照顾孩子这条道路上,永远是妈妈的主力,无论是做饭、洗衣、买衣服、喂奶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虽然爸爸每天上班忙碌,但是下班后也应该多照顾一下孩子妈妈,因为她受到的委屈,相对比爸爸更加的多。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忙碌了一整天,刚收拾好的一个家,你却回来瞧着二郎腿看着电视嗑着瓜子,这样会不会引发一场争吵呢?而这些会不会影响孩子呢?
所以,作为孩子爸爸,我们首先要学会照顾妈妈的情绪,谁让我们是男人的是吧!
2)妈妈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普拉切克研究提出,人的情绪主要有恐惧、惊讶、悲痛、厌恶、愤怒、期待、快乐和接受共8种基本情绪。而影响人的情绪反应除了外界刺激之外,还有心境和生理节律。心境是持续的、低强度的情绪状态,也是各种基本情绪最弱的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心境是以一种微妙的情绪流的方式在影响我们的行为,所以,妈妈们首先应该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然后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你带来的感觉,以合适的方式疏解情绪,这样才能够做一个好妈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9737388/ee2b00308be7147d.jpg)
5
做好上面的就够了吗?显然不够,作为父母之后,我们需要调整的太多!
1)我们要学会改掉动不动就责备、兴师问罪的坏习惯。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虽然有些事情是错误的。当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一上来就给孩子定性为“做错者”,而是应该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对这件事情如何说,然后给出自己的判断,指出孩子的一些错误。如果一开始就责备,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并且失去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2)谩骂和威胁必须彻底抛弃
我们经常会在路上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怎么这么笨啊,连这都不会”,“你简直笨到家了,你看人家的孩子”、“我数10下,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啊”...这些都是多么残忍的话语,虽然我们都明白,我们是爱孩子的,这些都只是吓孩子,但是孩子不懂啊,我们要学会掌握好说话的度,而不是威胁和谩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