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就和游泳、开车等有相似之处:老师或教练讲完理论之后,学员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加以实践和巩固,才能做到真正掌握。否则,即使听得再明白,最后一旦到了实战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功亏一篑,正可谓“光说不练假把式”。
还是说学习这件事,训练和刷题不是万能的,但不练不刷是万万不能的。通过训练,最好是限时训练,学生就能把刚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复习,既训练了知识掌握程度,还训练了答题规范。绝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练习之后的结果。
由于上学期学生居家上网课,老师鞭长莫及,基本上没有进行训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感觉自己听得很明白,可到了考场上,还是发现自己真的眼高手低,题目看着会就是做不上来,或者得分不高。基于此,我们在本学期加大了训练力度。在训练前,我经常给学生讲这样一番话:大家要明白训练的目的。这种形式的练习成绩一点也不重要,甚至可以说你出错越多,暴露问题越多越是好事,这可以帮助你及时发现不足,进而查缺补漏。千万不能盯住成绩本身不放,或者为了取得所谓的好成绩,还偷偷查查资料,两个人商量一下结果,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训练机会。的确如此,只要训练时的态度端正了,尽力去做好,不管结果如何,都会有收获。
此外,关于训练,我们还坚持了适度加大题量的原则。如果一套题难度较小,题量又不大,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轻松松都能完成,这套题的效果就不好,很多基础扎实,成绩优异的同学更吃不饱,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如果比常规的题量偏大一些,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就会逼着自己提高做题速度,不磨蹭。最后在高考考场上,学生面对正常的题量,心里就不会发慌,就会更加从容应对。所以,功夫都要下到平时。从很多学校和学生最终的结果来看,这种做法还是很有效果的。当然,前提是学生水平整体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