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新论:学校课堂改革不能持续深层推进或复辟原因分析
归纳起来,大致有十余条原因:
1、课改仅属于校长个人意愿、行为,思想、认识不统一,更没有上升为班子及整个团队行为,同时对课改中将面临困难、风险考虑不足,导致政令不能统一、政策不能有效贯彻,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2、前任校长课改搞的风风火火,在当地也颇有影响,因换校长,后任另搞一套,于是便偃旗息鼓。
3、因骨干教师调离或被挖走,学校缺少学科课改带头人,于是便中途夭折。
4、一线教师想改但不会改或课改中伴随一些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课改困难重重。
5、方法、模式教师也会用,验评、公开课上也做的像模像样,就是未常态化,主要是制度、执行力出了问题。
6、起动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假装改甚至根本没改,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真改,因师生对新方法、新模式有个学习期、适应期,于是期中考试时会造成真改的考不过不课改的,于是课改影响成绩便在学校舆论中占了上风。
7、骨干教师因用自己熟悉方法轻出熟路,也出成绩,故转变、接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有点底触或有点慢,这很正常。可是,若他们一但认可、接纳,因基本功在那里放着,在很短时间内便可超越年轻教师,课改成果靠的还是骨干教师。试想若骨干教师未参与,课改肯定走不远也搞不出啥名堂来!
8、学校没搞好与上级业务职能部门疏通、解释,因上级业务部门不熟悉、不了解或不认可学校做法,于是便会出现教研部门评课与学校评课矛盾现象,让教师无所适从,甚至影响到教师职评、考核。
9、一些课改校实施教学模式始终处于像学武术拳分解动作阶段,没有走向合成动作阶段、自动化阶段,课堂上存在许多浪费时间、需要简化、删除环节。二是过分关注课改流派套路,忽视实战性、灵活性。课改也像武术一样,也存在华山派、峨眉派、武当派、少林派一样,各有各的套路,各有各的模板、流程、样式,利弊并存,都不是万能的,都不能包大天下。真正高手需要学习其它流派优点、长处,为我所用;真正“交手实战”时,不是刻舟求剑式的亦步亦趋的玩套路、模式,而是依据实情,灵活出招。三是忽视了教什么研究,忽视了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中作用。有些课改学校,为了矫枉过正,过分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作用,淡化、弱化了教师地位、作用,尤其是教师专业素养在提升课堂高度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有温度,缺高度、深度。
10、有些学校内部前期改革派现在成了守旧派。
我发现课改中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最早课改派反而最终成为了守旧派,并且他们会不停证明自己的理论、方法、模式是一直正确的。这些人研究、实践到一定高度,思维便出现僵化,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跳不出原有模式、框框,自我设限、封闭、陶醉,不能跨界、整合创新,始终思考的是1到N的量的积累,缺少0到N的创造性的巅覆性创新。另外对同行善意提醒,对同行新的创新、超越,根本听不进去,根本不屑一顾,慢慢失去了领跑者者所俱备的视野、航标和资格。还有不敢否定自我,没有勇气革自己命。过去为其赢得成绩、荣誉、发展的路径、方式、方法、思维模式己成为其走向卓越的绊脚石、最大障碍。
课改改革派沦落为守旧派,成为新课改绊脚石不容忽视!革别人命易,革自己命难;一次改革易,多次改革难;积累性改革易,巅覆性改革难。
11、一些课堂改革在外围绕圈子,还没有直击学科本质改革。当外圈文化因子、技术因子这些课堂改革的先决条件改革到位后,合作学习的课堂改革的重心就要直击学科本质的改革。不关注学习内容选择、问题设计,而导致学习品质低下的合作学习的课改是形式课改,一定不会长久。
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接力,需要不断迭代、升级,课改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