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可思议,这本书是一位美国人写的,带着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诗人的景仰从北向南,一路寻访诗人们的足迹。从山东到西安,从四川到湖北,从江西到浙江,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追思这些伟大的诗人。就如这本书的名字《寻人不遇》,这位美国人踏着这些伟大的诗人们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追寻他们,但却无法相遇,只能以另一种形式和他们相遇。
这本书里,我又听见了很多学生时期学习的诗词歌赋,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等千古名句。到现在还是能随口说上几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但是现在的教育模式却让中国文化沦落为不如英语的尴尬局面。这功利性教育真是缺少人文情怀。
前几天我跟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聊天,刚好聊到了身边的一些现象。发现学生根本不重视语文这门学科,有些班主任也是,把语文归类为政史地他们所谓的二流学科(政史地很无辜,也不知咋就这么被人看不起呢)。觉得语文和政史地都不如理化生。真是有知识没文化。还不如这位美国学者对我们自己文化文学的重视与喜爱,让人耻笑。
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真的不影响学好理化生这些工科性质的学科。我真的很喜欢民国时期各路文人的内外兼修。民国才女林徽因,不仅是一位诗人,作家,还是一位建筑学家。斜杠女神,毋容置疑。《你是人间四月天》就算没看过,也是听过的。张爱玲小说伴随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少,《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刻画人生百态,七情六欲。现在的人少了很多的文学素养,让他们看书简直就是要命,不如手机游戏、网络小说等快餐文化来的有趣。现在的学校教育功利性太强,哪个学科会使升学率高,哪个就业率高就倾向哪个学科。连自己文化的根,基础学科语文都已经被人有意识无意识的边缘化。让这些学生多看些书,名著,还不如让他们多做几道数理化。真是对这些高知识低文化的人感到遗憾和可悲。
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外兼修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