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高中同学的女儿,上学没几天,回家就开始帮我同学拖地、自己洗袜子……
同学纳闷了,问女儿:“你这几天怎么这么积极干活?之前妈妈叫你收拾玩具你都不乐意。”
女儿回了她一句:“我们老师说的,要帮妈妈多做家务活。”
“我们老师说的……“从此成了女儿做某件事的标准,我同学气得发朋友圈:
老师说的就惟命是从,老娘跟你耗半天,一句都听不进。
可见,教师这份职业,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带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在我读书的年代,人们普遍地认为,教师几乎都是道德高尚、品行兼优的。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教师节祝福语之类的话已经全网满天飞,估计都溢出屏幕了。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教师也有不合格的。借着教师节,我想吐槽下,那些年我遇到的渣老师。
01让我当小透明的老师
我老家屋子对面,是一块长满杂草的空地,听说是有钱人家买下了地,又不稀罕回农村住,索性就放着没打理了。
渐渐的,几个住附近的邻居为了贪图方便,把本来应该倒在巷子口的垃圾,都往这空地上倒,我家因此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的。
我妈跟她们说过好几回,先是好声好气,后来只能据理力争,软硬兼施都不管用,垃圾还是照样倒。后来我家被迫搬了家,从此没回老屋住。没办法,遇上这么些野蛮邻居。
在大人们为倒垃圾争执的那些日子,我还是个小学生。
二年级分班的时候,非常倒霉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我一个邻居。她婆婆和我妈因为倒垃圾的事吵过几次架。
第一天去上课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害怕,不知道这学年要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位老师。万一以后她故意刁难我,叫我回答问题我又答不出,岂不是让家里人丢脸了;万一我跟她在巷子里碰上面了,我是要视而不见,还是叫她老师呢?
实际上,我的担心是多虑了。她做了我多久的老师,我也做了多久的透明学生。我们的互动只停留在她的作业和试卷批改上。因此,我妈认为我们相安无事,就让我忍忍上了这学。
我一直遵守纪律,为了防止自己出错,被这位老师抓到把柄,连累我妈被邻居们嘲笑。
但学习上,我因为失去了老师的指导,学习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上不去,很多知识点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办。那段日子,我大概就像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的王一丁,低着个头,什么事都闷着。
那个时候,我去上学的每一天,都盼望着二年级能快点结束。
好在第二学期,这位邻居老师就举家搬去大城市了,她也辞了学校的代课老师工作。从此我们便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其实这位邻居老师,也不算是很渣的老师。也许她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跟我的关系,所以才选择无视我,起码她没有故意刁难过我。
但转头想想,我那时候才八岁,如果连大人也不懂如何处理,小孩子就更不知所措了,大人的矛盾真不应该让小孩子来承担呀!
如果是优秀的老师,大概是可以做到公私分明。既然有缘师生一场,就应该尽职做好老师的功课指导工作吧。无视我,也许是她在利用老师的岗位之便,变相地在抗议我妈阻止她们的倒垃圾行为。
优秀的教师,怎么能把私人感情带到课堂上?又怎么能用无视的方式教育学生呢?
02只在乎成绩的老师
我对于写作的初次顿悟,大概是在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
在那之前,我的语文学习生涯,平静得就像盛夏午睡的时间,除了风扇声,世界仿佛也停止转动了。偶尔有点小动静,则是作文写得乱糟糟被老师写了个差评,就像沉睡时被聒噪的蝉叫声吵醒了。
打破这种平静的,是同一年级跟我同名同姓的一个女同学。我一直知道她的存在,只是不曾有过交集。命运好像有意让我们认识,五年级的我们被分在同一个班级。对我来说尴尬的是,她是语文学科的尖子生。
因为姓名相同,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将我们俩放一起比较。这让我渐渐地不能再接受自己的平凡,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强烈地袭击着我,一次次提醒我不能认输。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语文考试,我不知为什么没有看好时间,留给作文的时间只剩十分钟不到,我手忙脚乱、稀里糊涂地完成了那次作文写作,字迹潦草不说,字数也严重不够。
发成绩的那堂课,我领到自己的试卷,果不其然,作文拿了超级低分,但也是我意料之中,所以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发挥失常而已。
直到语文老师用严厉的口吻说:“这次的作文有同学写得特别好,比如***依然拿到高分,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特别糟糕,尤其是叫***的其中一个人。”
周围的同学都向我投来了目光,我的前桌还扭头过来问:“糟糕的是你吗?”她们显现出迫不及待要吃瓜的样子。这种被集体关注下的狼狈不堪,刺激着我要做一次漂亮的绝地反击。
从那以后,我比以前更加积极地翻看那些“好词好句”的书籍,逼自己每天做摘抄积累,就连寒假也在偷偷地下功夫。不知不觉我竟然抄写了很厚的一本笔记,那是我整个小学,最用功的一段日子了。
幸运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第二学期我的作文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顺带着语文成绩也提高了,我仿佛打通了学习语文的任督二脉。
有一次考试,我拿了班级第一的成绩,拿到试卷我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着试卷上老师的给分,突然听到老师说:
“我们班叫***的一个同学,语文成绩的进步肉眼可见,看她这次的作文,还用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多个好词汇,她的成绩得来肯定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反观另一个同学,不知道什么原因,成绩下滑得厉害,希望她反思反思,多向另一个***学习。”
被当众对比,又处于下风,这种羞耻感,我太了解了。那次之后,我更加不喜欢这个老师了,她的夸奖一点也不让人兴奋,我太讨厌她这种只在乎成绩的对比式教育了。
优秀的教师,眼里怎么能只有学生的成绩呢?请老师们不要站在制高点,用唯一的评判标准来判定一个孩子的优劣,真的太伤小孩自尊了。
03对我有偏见的老师
升上初中刚开学那几天,大家都喜欢议论,谁是咱班里成绩最好的,来自哪个村子的。我的排名属于中上水平,拔尖的是两个女同学,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我们语文老师是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讲起话来总给人阴阳怪气的感觉。她特别喜欢那两位拔尖的女同学,每次上课都会表扬她们。
老师很喜欢叫她们回答问题,每次她们都自信地对答如流,老师则会露出欣慰的姨母式笑容。她的偏心可谓是人尽皆知,以至于班上的同学私下里调侃,这位老师今年大概只收了两位学生吧。
有一次老师安排了课文背诵的作业,课上抽查背诵情况。按照她的惯例,所谓的抽查,也只是叫两名尖子生上来“表演”一番,什么叫做优秀。
但那次我因为和后桌的男同学在课堂上说了句话,被老师看到了,于是“有幸”被她抽查了。
那是一长篇文言文,其实我前天晚上就背下来了,只不过没有很熟练。加上是被老师因为纪律问题叫起来背诵的,盯着她犀利的眼神,我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地背完了上半部分,脑子突然一下子空白了。
后桌两个男生于是悄悄地给我提醒,用很小的声音读给我听。我就这样,带着提醒尴尬地背完了那篇文言文。老师最后连叫我“坐下”都是带着不屑的语气。
从那以后,我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捣蛋差生,不变的是,她依然只关心着那两位尖子生。
平静了一段日子后,学校突然通知,要挑十几位初一同学参加区作文比赛,让每个班级小升初语文成绩排名前十的学生都去参加学校的选拔比赛,我也在那十个名单里。
在那次选拔比赛中,我入选了去参加区作文比赛的资格,同学们都觉得我厉害。其实自我小学五年级后,我也参加过镇上的作文比赛拿过二等奖的,所以我对自己的作文挺有信心的。
总之,那种被老师列入“捣蛋差生”名单后,又被学校列入有资格参赛的“优生”,这种反击让我很兴奋。
参加比赛前,老师问大家:“听说咱们班拿到了三个参加作文比赛的资格,有哪三位,站起来我看下。”
那两名尖子生立马站了起来,我看到老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还有哪位呢?”
我扭扭捏捏地站了起来,脑子里想什么已经不记得。直到我听见老师嗤之以鼻地说:“是你啊。”
我本以为,她应该对我刮目相看的,或者至少一视同仁的,没想到她如此不屑一顾。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对一个老师有了痛恨的情绪,我心想:“作为老师,你对我竟有如此大的偏见,我又何尝愿意做你的学生,你也不配做我的老师。”
我没有认真地准备那场比赛,甚至敷衍了事。没有意外,那场比赛,我名落孙山了。整个初中,我因为一个老师,对语文彻底失去了兴趣。
现在想来,自己是愚蠢的,怎能因为一个老师的错误行为而自行放弃整个学科呢?但就像我同学的女儿一样,“我们老师说的”是很多懵懂少年学生时代的引领标准。
叛逆的青春期里,我本想依赖一名好老师,成为一个在语文学科有所长进的优秀学生,当这种依赖被无情打破后,我突然明白,老师并不想被我这样的学生依赖,于是不成熟的我错误地放弃了一门学科。
大概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相似的遗憾经历吧,因为自己被老师放弃,所以选择放弃了整个学科。
优秀的教师,怎么能轻易对学生产生偏见呢?又怎么能擅自放弃学生呢?
04教师是一份幸福的职业
读书十六载,我遇到不少渣老师,无视我的、只在乎成绩的、对我有偏见的……幸运的是,我也遇到不少的好老师。
初中因为贪玩,我的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想过退学打工。直到初三第二学期,我才开始奋发图强。
那时我语数英只剩下英语拿得出手,化学一知半解,物理一窍不通。我开始夜里挑灯,奋力追赶那些逝去的成绩。
虽然最后成绩有所上升,但毕竟落下太多,我对自己的成绩依然没有信心。
那时候如果正常升高中,是不需要填志愿的,按照分数线,达到哪个学校就读哪个学校。如果读中专,就需要填写报考志愿。
我记得考试前几天,教室黑板报的位置,贴了很多中专学校。我在那里徘徊了很久,在报考志愿单上,填了满满的一堆中专学校,我害怕自己连想去的中专都录取不上,所以填了很多,我想总有一所学校可以的吧。
这时候班主任走了过来,他看了我字迹满满的志愿单,还在那里徘徊,跟我说了一句:“够啦,你这学期成绩提高了,要对自己有信心,不用填那么多的。”
这句话非常平淡普通,老师讲完就走了。但在那样迷茫未知的岁月里,它像是一颗定心丸。我曾堕落到一度以为,再也没有老师会看到我在努力了,但原来,老师看见了。
后来,那张志愿单的学校,我一所也没有去,我上了高中,虽然是很普通的高中,但内心是开心的,因为我知道,这很不容易。
上高中,每周都要写周记,我记得老师的评语里,经常说我是一个“对生活观察细腻,文笔细致”的学生,这是我见过的评语里,最与众不同的。
作为高中老师,只要不是班主任,就很难把学生的名字和样貌对上号,因为他们的学生太多了,每周就见几堂课的面。而语文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认识更多是来源于那些周记。
在那些很容易成为小透明的岁月里,老师用心地观察到我的优点,这让我很感动。因为她,我又拾起了对文字的信心。
在《山茶文具店》书中,对帮人写信这样的代笔人,有这样一段描述:
自古以来,代笔人就像所谓的影武者,跟战国时代武将和大名的替身一样。这些人绝对无法曝光,却对他人的幸福有所帮助,是受到感谢的职业。
我想,教师也是这样一份职业吧——对他人的幸福有所帮助,是受到感谢的职业。
就如那位跟我说“要对自己有信心”的班主任,和评论我“观察细腻,文笔细致”的语文老师那样,给我的学生时代带去希望的光芒。
教师是一份幸福的职业,希望每一个老师都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真诚对待那些少年。
05写在最后
我一直以为,是我的时代落后,教育行业发展不成熟,才会让我遇到那些渣老师。
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渣老师。
前不久,我看到前合作公司一位同事的朋友圈。内容大概是,他小孩参加了一线上培训课,课上老师让学生列举什么城市有什么代表或特点,比如说起广州,大家都会想到喝早茶。
一位同学立马回答:“武汉有疫情。”
老师很生气地训斥了这位同学,将其禁言,并扬言要他退课。不知道这位老师是不是武汉的,不得而知。
那位同事发朋友圈表示愤慨,学生有这样的认知,纵然是错误的,作为老师,为什么不加以引导纠正,而是选择训斥呢?他感慨教育行业经过多次整改,依然存在失败之处。
我很认同这位同事的意见。教育行业对教师的选拔,也确实存在弊端,比如很多培训机构老师,参差不齐。
我遇到知名高校的MBA学院的老师,私下里品行不端,爱占小便宜,甚至做过小偷小摸的事情;我听到很多新闻爆料的,高校学院某某老师,有猥亵的触犯法律行为……
当然,这些都是极端个案,大部分的教师,还是品行兼优,兢兢业业的。我也知道,教师也是普通人而非圣人,不能以道德相要挟。
但愿每一位教师,在职在岗的时候,都能铭记,“我们老师说的”是多少人懵懂岁月里的指路灯,既为师,便要用心做好“师”这件事。
祝每一位有职业信仰、倾心倾力的教师,教师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