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龙年越来越好大年初三,我出家门了。
从小时候开始,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每年大年初三,妈妈这边亲戚几家人都会来叱石拜神祈福。
那时候只有山上的几处道观庙宇,在古树山峦间,古朴得有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气质。
此处是因「黄大仙叱石成羊」的故事而得名,在山脚即将登山处的观羊亭对面,就有这个故事的“石雕”版:
小山坡上“跑”满了形态各异、大小品种不同的“群羊”,有在看风景的,有在斗羊的,有刚出生依偎在母羊身边的……
羊群中的两位仙人石像,一位站立手指羊群,一位盘坐地上抚着一只小羊。
有一段时间,每一年新年都会在这片“羊山”上新增一只“新羊”,其中某一个羊年,我记得增加的是一尊“三羊开泰”。
这片区域可谓是小孩子的乐园啊,不管身高如何总有一只羊能骑上去。
大人们则喜欢摸摸羊头,说着新的一年事事都能“羊(赢)”!家乡方言里羊和赢的音很相似。
羊山之上就是山门,打从我有记忆开始,这里一直都坐着一位身体残疾的阿姨。
她佝偻着背,双腿在盘着的衣服下几乎不见,前胸骨也是突出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她只有头部的形态是正常的。
我们不知她因何身体如此,也不知每天是谁把她放在山门这边的。
有一段时间,上山的路不止一位身体残疾的乞讨者,我们都曾猜测过她是否遭遇过一些不好的经历。
每当有人把钱给阿姨的时候,她都会双手捧过,合十在手心,身体微微前倾摇着说谢谢,笑着对施舍者输出一大波吉祥的祝福语。
她的外表与眼中的乐观让人有强烈的反差冲击,她的祝福语谁听了都会觉得这是发自真心的。
可能真是她的与众不同,让她得以成为景区迄今唯一一位尚在的乞讨者。
甚至,我感觉她得到了官方批准。
去年没有看到她,我一度伤感岁月的无情。
今年我再次看到她,再次听到她真心的祝福语,我竟有种失而复得的感动。
她还在,那叱石的祈福之行还是完整的。
小时候来这里,每家都会点上一个香塔挂在祈福的殿内。
比如,我家一般点两个,一个挂在文物殿,祈求我读书“生生性性”,考出好成绩。另一个则挂在观音殿,祈求全家健康平安。
每一个香塔都会系着一张红纸,红纸上写的就是“愿望”。
卖香塔的地方有一位带着圆形黑框厚镜片的叔叔,他写得一手好字,红纸上的祈福语基本都出于他手。
实不相瞒,我曾一度为了新年能亲手写上这张红纸而苦练毛笔字。
终于,某一年我拿着叔叔的毛笔写下了我家的红纸,我自觉不规整,但叔叔却在一旁不停夸赞式鼓励着我。
我特别感谢那位叔叔,保护了我敏感的小心灵。
挂好香塔的最后一道程序便是,亲手点燃香塔,身高的缘故,一般都由老爸执掌。
这些有仪式感的祈福味儿,都在叱石真正走上“正规”景区之路开始消失。
在山脚处新建了一大片祈福殿宇,就是很多地方都样子差不多的那种。
有了人工湖,有了停车场,有了景区的“样子”。
可是,香塔没了,车公庙里的传统铜质风车也没了。
工作人员全都换了,熟悉的家乡话变成了普通话,写字的叔叔不在了,也会有僧侣模样的人拉着老爸的手说:
“施主,看你的掌纹有一劫需解!捐出善款888,我就能帮你解掉这一劫。”
当地传统拜完车公就要转一下风车,代表把去年的霉运都转成好运。
风车没了,以至于一段时间大家都对“外地人”接管叱石有很大的意见。
据说,后来又换了管理者,我就不清楚了。
反正,新的庙宇群建成之后,叱石就有了官方名字「江门观音寺」。
叱石两个字不再是这个地方对外宣传的名字,只留在当地人的称呼里了。
观音石室我明白旅游的需求,重在“打造”,可按着“套路”来打造,失去了本来有很有价值的卖点,当真不值得。
一进山门首先看到的天然形成的洞穴,就是观音殿——观音石室。
现在挂满“转运牌”的小亭子,以前是满满当当的祈福香塔。
看到一旁树立的景点介绍牌上写着「转运石」,说什么顺时针绕三圈摸一摸就好运连连,在挂上一个转运牌,
“新的一年运程都转好了。”
我惊掉了下巴的表情,引来了工作人员的推销,说这个转运石怎么怎么灵之类。
我从小听到此处的传说是,有一小孩在此地避雨,偶遇观音显灵的故事。
这么多年来,这里都叫观音石室,而今年它却变成了转运石,还配上了“痛点营销故事”。
实在压不住心中的“嫌弃”,幽幽说了声:
“这是为了旅游,还是为了卖那牌子……”
老爸瞥了一眼,意有所指地走开:
“嘿,故事都是他们说了算的嘛。”
对呀,我惋惜又有何用。
不知再过几年,这里会不会变成我不认识的样子呢?
那些民间流传的说法、故事,会不会在漂亮的旅游数据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不禁想到,作为外地人去陌生的地方旅游,看到的一些景区介绍,或许已经是“优化”了的版本,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