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在我们日常的表达里,我们常常使用某些词语去表达意思,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是这个意思。
比如,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只是因为它会飞吗?太阳又为什么叫太阳呢?最近我对这些事情十分的好奇。
今天就来聊聊我曾经很好奇的一个词,想象为什么叫想象,是在想大象的意思吗?在背后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01
在聊这个故事之前,先聊聊想象这个词本身。在我搜索相关信息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让我有点崩溃的事实:想象的“xiang”字有两个,一个是大象的象一个是头像的像。
更让我崩溃的情况在于,在我知道这个事实之后,我竟然不知道我以前用的是哪个了,很是纠结,翻了很多以前写的东西,都没有发现这个词语,这就让我觉得有点难受了。
不过嘛,纠结的人并不止我一个,根据百科上的介绍,自从“像”字恢复使用后,象、像二字一度造成混乱,“想象”和“想像”至今纠缠不清。
在1986年以前,大多数人使用的是“想象”,而1986年后,国家重新公布了《简化字总表》,恢复了“像”字的使用,“想像”的使用开始变多,我查询《辞海》的时候发现上面使用的也是“想像”一词。
不过,就算如此,争论依旧没有停止,而现在也是两者都同样有很多人,据说当初鲁迅等作家用的最多的还是“想象”一词呢,不知道你用的是哪个“xiang”呢?
02
好了,扯了这么多,进入今天的主题,原来想象真TM的有想大象的意思。在《韩非子·解老》里有提到: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上面的古文相信大家都能看得懂,比当初高考简单多了。
据说呀,在当时韩非子的年代和地区,人们很少能够见到活的大象,所以在人们得到大象的骨头的时候,就根据大象骨头的样子来想象大象的样子,所以人们主观去想的东西,就叫做“象”。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想象一词的起源,因为在《韩非子·解老》中,上面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
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也就是说,上面的故事很有可能是韩非子为了说明“道”而编的一个故事,毕竟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经常做这种事情,什么雨天背妈妈去医院之类的......
而且,我特意去查了《辞源》这本有对词语追溯来源的词典,“想象”词条里也没有提到看骨想大象的这个故事。不过,即使如此,这个故事也很有意思,不是吗?
03
除了有意思之外,这个故事还很好的赋予了“想象”含义:想象是需要“大象骨头”,也就是需要根据的,而我们常说的凭空想象是不可能的。
这在科幻电影里时常有体现,里面的外星人多多少少都是根据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形象来构建的,比如,都有眼睛鼻子和嘴巴。
在世界上第一部出现外星人的电影《月球旅行记》里就有很好的体现,在这部仅有14分钟的电影里,包含了人类最初对宇宙对外星人的想象。
我特意去看了这部电影,里面的外星人的形象就是以人类为基础的,十分的有意思。
04
没想到一个“想象”后面就有如此多的故事吧?是不是也觉得挺有趣的?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开始好奇起一些懂了也没有用的事情,不过,感觉也挺好的。
在长大以后,我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的好奇心,很多的想象力,现在我开始捡起我的好奇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回我的想象力呢?
作者:浅秋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想象、《韩非子·解老》、《辞源》、《辞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