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启迪心灵 享受数学

启迪心灵 享受数学

作者: 听雨徐华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22:52 被阅读0次

    启迪心灵  享受数学

    2018年4月14日—15日,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观摩了八位大师的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这八节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课本内容的《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鸡兔同笼》;一类是课外拓展的,类似我们的数学小课题研究课,有《运动的圆》、《残缺之美》、《我不是笨小孩》、《你知道吗》、《度量天下》。

    刘克臣老师的《运动的圆》和商红领老师的《残缺之美》,让学生深刻认识了圆的特性。在这两位老师的课堂中也看到了孩子们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身影。

    强震球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从点到面,从具体到抽象中认识了分数。

    华应龙老师的《我不是笨小孩》,从一道“师徒年龄”的题目中,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投石问路”的数学解题方法!遇到难题,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题试三回,定能生慧”

    贲友林老师的《鸡兔同笼》,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泉涌、知识火花的碰撞,直射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魅力

    俞正强老师的《度量天下》,是一堂生动有趣的复习课,在俞老师一遍一遍的追问中,开启了学生的大脑,让孩子们做到了心有所感,脑有所思。

    吴正宪老师的《因数和倍数》,让我看到了课堂教学的三实:朴实、真实、老实。吴老师心里装着孩子,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吴老师从提问孩子“谁知道因数和倍数哪里有”这个问题开始,让孩子联系生活经验,顺势而导,课堂就像聊天玩游戏一样,非常轻松愉悦。从她的课中我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满满的喜爱,孩子在爱的环境中享受着课堂。吴老师很关注学生想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一点一点的斗、反驳,让思维发生碰撞,整堂课形乱而神不乱。不知不觉中,学生经历了思考再思考,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喜欢说的过程,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聊着聊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那么亲切,那么自然,但我知道里面隐藏着教育智慧。怎样才能“聊着聊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呢?有效的提问,思维的碰撞,不正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思维课堂”吗。读懂儿童,教学才有温度;读懂数学,教学才有深度;只有把儿童和数学和谐统一时,学习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

    罗鸣亮老师的“你知道吗”是学生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后的一节课,这节课罗老师带孩子们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只看个位,其他数位为什么都不用看?

    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为什么要看各位上数的和? 

    这是一堂思维性特别强的课。罗老师用他风趣的课堂语言,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师生之间也没有丝毫的陌生感。让学生们通过“质疑——举例——说理”,经历为什么“2、5的倍数特征只要看个位数”到“3的倍数特征要看各个数位数的和”的探索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朴实而接地气。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朴实却不失新意,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罗老师总是不停的故作糊涂,适时把对的忽悠成错对,借学生的嘴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让学生经历了猜想、辨析、推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深度挖掘,极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听这堂课时,我在想2、3、5的倍数特征,我讲过多遍,虽我也曾经把教材内容引申到7、9、11的倍数特征,但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质疑过,也没有听听学生的质疑,而是按课本要求只要学生能够找出2、3、5的倍数就行了,再也没有回过头去想一想为什么?所以我反思,我们老师应该深挖教材,真正理解教材,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结合我们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多问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正真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数学的魅力。

    3��v�-�ł�O�������G���V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启迪心灵 享受数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y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