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引
17年在豆瓣上关注了一个人,在楼市政策还没有那么冷的时候,他发了一篇文章,建议有多套房子的话尽快卖掉,也不建议普通人炒房,刚需的话请考虑自身能力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一点看法——兼给读者朋友的一点投资建议!。很有意思的是他说,后续的话需要担心的不是能不能买得起房,而是自己的工作会不会保得住,后面可能日常消费品都买不起。。。emmmm,那个时候就在想,要有一些危机感,有房贷的情况下失业的话压力真的挺大的。后来出现了很多新闻:
雄安新区成立,燕郊房价大跌,有还不起贷款跳楼的。
有某大公司技术岗,因为某些职位、待遇问题跳楼的。。。
有一些普通岗位被裁员的。。。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在去年年底,我也被裁员了,对照前面说的内容,有一种墨菲定律应验了的感觉。。。
0*01 一月份
一月份的感觉还是挺放松的,算了算补偿金,可以支持我三个多月,心想,两个月找到工作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前面的工作稍稍有些坑,公司做的很多内容都是和3D硬件相关的,没有完整的安卓上架项目,而后又只做了半年的iOS,被裁员的时候,iOS不是很懂,android又有大半年没有接触了(因为iOS之前没有接触过,完全是从零开始的,自己也没有iphone,大半年都在模拟器上学习iOS的知识)。技术工作最怕半生不熟,相对来说还是Android熟一点,于是找工作还是以Android为主,然后花了点时间了解新技术,修改简历,投简历。然而很尴尬的是,几乎没有什么消息,要么就是直接被标记不合适。从企业的角度看,确实也很合理,毕竟没有人会拿“学习能力强”作为赌注,企业只想要能直接干活的,不需要冒险招一个不稳定的。
那个时候想,自己应该问题不大,复习了小半个月,刷了一些常见的面试题,然而投出的简历还是没有什么回音。。。。想想应该是快过年的原因吧,因为很多职位是一直挂着的,有不少企业会长期挂着一些职位,方便收集一些资料。于是决定放弃,同时也沉迷于另一件事情中——各种答题。
所谓答题,诸位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通常是在线直播的形式,答对12题平分现金奖励。之所以会沉迷其中,是因为找到了点成就感或者说发现了自己的某种优势。很久以前,曾经和友人讨论过,说自己看的书不少,但是好像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友人说,暂时用不到不重要,需要用的时候刚好知道就很好啦,能用在关键的地方就更加好了。在专业方面,我几乎没有很突出的能力,日语一直停留在N2,编程水平也是下游,大学的专业基本荒废。。。然而,我的特点就是什么都懂一点,虽然是学理科,但是历史地理都还不错,天文是爱好,高出一般人了解。除了影视娱乐美妆是弱项,其他大体都还行。关于答题经历可以参见在知乎的文章知乎链接,一开始单兵作战,经常死在最后一题,到了中期,开始加群,甚至混进了一个北大群(然而现在又销声匿迹了),配合各类助手,一度有不错的进账。当时答题最火的时候,一天可以有十来个不同App数十场答题,挑一些收益率比较高的,能多开就多开。。。收益说实话不能说很好,因为错过了一些大场,一月份进账大概3000左右,多也不算多,但对于没有收入的我也是个不错的补贴。
一月份的情绪非常复杂,失业久了多多少少会有点空,有一种不知道做什么的感觉,而答题占用了时间,有一定成就,但也会有一定的空虚感。此外,一月份还有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是,一位初中同学因为癌症过世了。事情不是没有预兆,因为之前我妈有跟我说过,但这位同学的父亲不希望别人(或者说远在外地的我)知道,因此我也不方便去直接去问本人,假装自己不知道。然而病情恶化速度之快令人震惊,17年春节的时候,他还带着老婆两个孩子来我们家作客,那么时候看起来还很健康,9月份跟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妈提到他好像查出有问题,但也没说有多严重。17年年底的时候听说因治疗不当,病情恶化,人十分消瘦,吃不下东西。年初,同学群里发了他离世的消息。。。非常嘘唏。小升初的时候,我们家从石狮搬到泉港,初中没有一个认识的,他坐我前面,差不多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初中同学吧。我爸和他爸也挺熟的,以前打电话,我爸还会提及,羡慕他爸,孩子都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之类的。。。然而世事无常,美好的生活竟然也会突然逆转。
0*02 二月份
现在回想起来,有点不知道二月份是怎么过的感觉。从网站的职位更新都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应该在等放假了。放假前去了趟南京,算是难得的放松,那个时候心情或者说心态,总体还算平稳,但多多少少有一些隐忧,但因为没有面试机会,也没有办法确认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只能安慰自己是因为过节,寄希望于节后。
放假一周,回来又是一周的空窗期,因为很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都会多放几天,即便没有,很多人也请假,于是节后一周也没有消息。这一周,重新更新了自己的简历,项目没有太多可以改的,只是优化了一些措辞,尽量让自己的经验看起来丰富一点。然后在51和智联上把简历全部设置为公开(如果是两年前,这么干电话会被打爆。。)。二月底的那周,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面试,具体的面试情况会在面试总结里讲,结果简单说就是不太好。。。接下来开始针对性复习,在MOOC网找了针对面试的视频,专门对面试内容进行优化,算是复习和查缺补漏。然后就到了三月份。。。
0*03 三月份
为了广撒网,所有的招聘App都用上了,Boss直聘确实还不错,因为可以直接聊天,相对可能性高了一点点。然后只要有机会无论在哪里都不会拒绝,不管是在松江还是在没有地铁的周浦,甚至还看了看对日的一些职位,反正都是积累经验,面试的话,能回答就回答,不会的记下来回去了再了解。然而即便如此,一周也只有两到三次面试机会,而且基本上没有下文。。。在经历过两周之后,不得不考虑降低预期,甚至会投一些比较初级的岗位降低一下薪水要求。。。不过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善。这种时候对自己的状态开始了一些担忧。有些公司也会直接点名年龄是个问题,是否能像年轻人一样加班呢,是否还有足够的自驱力去进步呢,或者说这个年龄还有多少的上升空间呢?。。。突然有一种中年危机的感觉,自己的技术还不够牢固,但同时上升期又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在未来几年内巩固自己的技术,那么很可能会被淘汰,至少在大城市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这期间,可能也算是一种视网膜效应,在知乎上浏览了“华为裁掉34岁以上员工”“戴尔清理40岁以上员工”的讨论,对自己的未来多了几分担忧。感觉自己已经在淘汰的边缘。。。虽然可以掉头继续走以前的路,但自己也不是很想。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在IT这个行业上如何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既然这是一个技术更新很快的行业,那么学习技术就要有前瞻性,对于一项新技术,大家的起点都是相似的,如果能够把握好行业的走向,不说成为新技术的顶尖,至少是领先别人吧。。。在此基础上,几乎每天都要思考两个小时才睡得着,大致把为了三年规划了一下(希望在三年内能达到一个技术专家水准),明确了一下自己的弱项,需要提高的点,又很认真地写了一份计划。
之后的几天一边投简历面试,一边补一些新技术,同时自己写一个完整的App(说实话自己写一个功能完善,带网络请求,带本都数据存储和读取的App还是挺能提高的,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后来就是带着这个半成品,真的找到了工作。。。
一直到了三月底,拿到了两份offer,如果继续下去可能还会更好些,不过限于经济条件,还是不折腾了,就这么先入职了。
0*04 总结
总的来说,最近几个月的经历也是一种经验教训,再第一个公司的上班的时候就听说,你干到了三十岁如果出去还要自己面试那就是是失败的。当然这话也是有前提的,这里的30岁主要还是针对本科生,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行业工作了6-7年,应该是靠猎头或者人脉推荐来换工作而不是自己找工作(创业不论)。如果你在30岁左右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技能,那么你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在这个通常需要拿出足够经验的时候你没有,你还不如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对于IT这个行业,要保持非常强的危机感,一刻也不能停止学习,对于公司发展和行业发展,都应该提前做好预期,避免被社会淘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