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静心而论2051):
帮助儿童时要听懂童言童语
对于幼儿园阶段或者年纪更小的幼童,更需要大人的引导; 对幼童的最佳建议方式就是通过假设性语言,让他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去选择拒绝或改变。

当与儿童沟通交流时,有其特殊的沟通方式,不同于成年人;比如他们常常会运用动作、视觉影像、玩具、游戏等具有创造力的方式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感,让他们表达意愿,并提供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控制环境的感觉,有成就感,更加自信。
给儿童提供一个安全与放松的舒适环境,可以让他更多的敞开心扉讲他的事情;以他喜欢的方式去沟通,让他喜欢的东西来展示,作为父母或成年人的我们要用心的去欣赏,就是要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喜欢的模式方式,与他们同频共振,能真正的听懂孩子的声音。
我们不要期待孩子能完全服从与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感受,共情与孩子,而不是同情与他们;是深入了解和设身处地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主动的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站在边上等着他;要用心地聆听孩子的话,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包括看孩子的身体语言、听孩子的内容和语气、思考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真正的聆听会给孩子一种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对孩子的话语和情绪状态给予积极的回应,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回应;回应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理解和认同。
我们要想真正的听懂这些童言童语,就要把自己和孩子归为同一类人,通过倾听和沟通来改善亲子关系;例如,和孩子聊一些他喜欢的动物,游戏等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感受到你真正的关心和陪伴;通过孩子的描述他的感受、分享收获,反省自身利用这些沟通方式来教育孩子是否更有效,这样做更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感到被信任,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倍增。
父母或成年人应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相信孩子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要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在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中,要多用肯定性的语言,赞美、表扬孩子,不要取笑、批评、指责,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孩子表达理解、感谢、肯定、歉意、坦诚和期待,通过这些表达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中,要特别注意情绪管理,通过共情、倾听、回应等方式管理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表达和处理情绪,而不是压制或忽视;更多的是以孩子为主,但事先要把话说到明处,让孩子明白,然后再和善而坚定的去执行规则。
在与儿童沟通交流中,可以允许他们边说话边做一些事情,可以允许他们不与你目光对视,因为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在这点不要过于苛刻;但如果是稍大一点的孩子,就要让他们学着放下东西,来跟我们专注的交流。
不管怎样,要让孩子看到我们那份真正的接纳、欣赏、好奇的心,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他们身上,而是给予他们更多修改的机会。
其实,儿童并不是我们眼中的什么都不会,孩子是有自己的思考打算的,他们的这些行为说不定更有利于他们当前的现状;我们要做的事,去跟他们合作,用他们熟悉的事物,跟他们进行交流,因为只有熟悉了,孩子才容易打开思路去讲更多的东西;相信只有他们自己参与了,他的印象才会非常的深刻, 慢慢的随着他们讲的越来越多,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容易调动起来,是他们更加有了希望感、成就感,也更容易产生改变。
总之,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他们都可以很好的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要真正的听懂他们,理解他们,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祝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既有阳光普照,也有风雨洗礼,锻炼出坚韧不拔的品格,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