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记忆
有记忆以来,能记起来最早做的事,大概就是识字了。我有几个小铁盒,不是现在那种一尺见方的大饼干盒,而只有一条肥皂那么大。里面码着许多字块,是用马粪纸盒剪成的。每块上面用毛笔写一个大字。从上、下、大、小、天、人等简单字开始,每天认几个。那时父亲、叔叔都忙做生意,姑姑们都要上学。教我的是舅爷爷,他是奶奶的弟弟,在我们家兼商铺账房先生。就这样,慢慢认到一两千个字。爷爷就要送我们去上学。
那是1950年秋天,我四岁刚过。去的是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学。那是解放后首次招生,我们一年级,但学校里也有高年级学生。他们什么时候入学的,就不得而知了。学校是一座古庙,叫地藏庵。有两座山门,一座门里立着四大金刚、弥勒佛、韦陀的神像,是我们进出学校必经的大门。一座门里立着哼哈二将,门已经封住,常年不开。大雄宝殿里面的菩萨不知请到哪里去了,变成老师办公室。其它耳房、僧房都成了教室。右侧一溜民房也被征用,因此教室和私塾差不多。后来在大雄宝殿后面新建了一排教室,才像一点现在的学校。
和其它庙宇不同的是,正门中轴线上不是大雄宝殿,而是一个广场,大概原来上面也有什么建筑,不知什么原因被拆除了。成了我们的操场。操场尽头就是地藏阁,那是一座两层楼,一层已经被清空,地藏王不知去了哪里。现在成了一间大教室。楼梯上有一道门,始终是锁着的,从没有见人上去过。据说是藏经阁,还有没有佛经就不知道了。因为这间大殿有三开间,作为教室显得太空旷,又远离其它建筑,楼上又如此神秘,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在里面上课总是提心吊胆。
解放初,有许多大龄失学儿童,现在可以上学了。所以我们班的同学年龄相差很大。小的只有四岁,大的已经超过十四岁了。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家里是开茶炉的,就是烧开水卖的。那时城里燃料缺乏,一般人家都是用暖瓶去买开水。半分钱一暖瓶。这位同学虽然和我们一样上学,但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干活。下午放学后他要推着独轮车去城外运河里去打水,车上左右各有一只大木桶。我们小一点的同学经常爬在他车上,蹭着坐车玩。
学校里,除了校长,好像都是女老师。在我们眼里和姑姑差不多。老师到教室来,有时拿着早点,也会掰下一块递给我们小同学。有一回我犯了错,老师把我带回家,说如果不改,就把我留在他们家,不让回家了。
学校里佛像大都清除了,奇怪的是两个山门里的四大金刚、哼哈二将还都保留着,大概门厅也做不了什么用,就给菩萨留下了。这些神像只能给菩萨看门,实际给学校看门的另有一个老大爷,那时有五十多岁的样子。是一个很和蔼的人,学生们都喜欢他,进出门都向他问好。他的主要任务是打铃。上下课,他就会摇着铜铃铛顺着教室走一遍。这铜铃声伴随我度过小学岁月,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有一篇小诗记录了当时情景,是这样写的:
小学记忆
笑弥陀,二金刚,四大天王。进门急急,不敢抬头望。读书地藏阁下,怕听楼梯响。课间蹴皮球,凌空飞越,落进民房。长幼甚殊,却是同窗。散学邀乘独轮车,归途碌碌,寻买梨膏糖。
class=�D��w�
�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