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作业的“观识造”(二)——识别孩子

作业的“观识造”(二)——识别孩子

作者: 爽爽天 | 来源:发表于2021-03-12 14:51 被阅读0次

    上次说给孩子讲作业是一个共同“观识造”的过程:

    前提是,家长自己有心理空间,面对孩子不懂的时候不会血压飙升、着急上火拍桌子,情绪一来,讲题就变成了无效行为还破坏亲子关系;

    然后启动自己的意识,感知孩子的卡点,在具体不懂的地方换角度讲;

    此外,如果可以,有意识地启动孩子的观识造意识,让孩子自己有个观识解决的过程,不是直接把自己知道的倒过去,这样大脑才会体会到乐趣。

    最后,允许自己讲不明白,孩子不懂。

    那天有些不同的内容和发现。

    发现妹妹数学考试能考90分,但其实减法不会。

    她指着两道题不会,后面的也不想做了。迟迟不动和看她做的过程,才发现她会运算,不会减法。什么意思呢,一篇单是数字的减法算式她能算,但一到有文字描述需要用减法来回答问题,她就迷糊,时而对时而错。

    第一段,识别对方哪里不懂。我并未多想,直接按大人的思路来。认为小孩子通常对加法容易懂,我尝试从加法讲到减法,一般人都会认为加法反过来就是减法,好懂,但看她一脸茫然,我意识到“你是不是不懂什么叫反过来?”“嗯,你们老说反过来,怎么个反过来”。是的,这是一个看似形象实则抽象的描述,逆向思维对她是有难度的。

    第二段,识别内容信息,换个角度。那我们从头开始吧。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减法?

    减法就是算式里有个减号的那个。

    那是算式,不是减法。你们老师讲过吗?

    不记得了,就记得这个减这个,就是做算式。第一步让我们提取数学信息,第二步列算式总数减。

    明白了,她是形式上会了。数学是用来干什么的?

    解决问题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个背得挺熟。

    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不知道。

    你回想你做过的题,减法在表达个什么意思?用在哪里?

    ……还剩

    很好,还剩是什么意思?

    妹妹努力表达那么个意思。

    还用在哪里?

    比较——以前讲过,记住了。

    比较什么?

    多少,长短

    还有呢?

    大小、身高——身高是名词,我们说形容词高矮——什么是形容词?

    还有吗?

    粗细,轻重

    这个时候哥哥也感兴趣了,加入了讨论,厚薄,快慢,时长。

    还有吗?

    哥哥说,我们可以看家里看外面有什么来总结,减法就是比数量——这是哥哥观识造的结论。

    一启动孩子的意识,他们从被动接收信息的“呆木”、无聊,就变得活跃积极,主动参与。

    这一轮下来,妹妹有点懂了。然后我也意识到对于她这个阶段,加减法要学的是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段,进一步识别对方的接收程度和再转换讲解角度,制做道具帮助理解。对于低龄段的孩子,具体的东西可以帮助她理解。

    我们一起找了两张一样的纸,把其中一张随意分成两半,然后再做了+、—、=的纸卡片,演示了一遍,然后几张纸片去拼吧。

    拼了一轮,似乎又懂了一些,基本懂了。

    再做题,什么比什么多多少?还让自己编一道题。妹妹回忆着刚才讲的,验证一下,是这个意思。她开心极了,做起后面的大有不在话下之感。连最后没时间了没做完居然都没哭哭啼啼,因为这个观识造的过程让她体验到了“能”,也变成了我们一同玩耍创造的体验。

    这个过程我也并非完全风平浪静,当妹妹用纸片摆出了减法换个方向就不会了的时候,我也是顿了一下,马上觉察脑子里在说“笨,完了”。减法反应不过来就叫笨吗?一个减法不会就完了?什么完了,有这么严重?孩子的大脑皮层本来就是一个发育的过程,现阶段暂时有可能就是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大人说的词和不懂这个意思。作为讲题的大人,能做的有效动作是尽量去识别孩子的不懂,然后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词、表达方式尝试表达清楚,让对方明白。是尝试,不是一定。

    本来人家就是一个正常学习的过程啊,不会是正常的,正常的,第二天妹妹再做的时候又有点卡卡的,提醒她自己再回忆再理解一下,学习不是一教就会,一学就会,学习是个过程,但是信念会挑拨把过程当结果,让人着急。

    而且,什么是笨?信念说我懂你不懂就叫笨,那谁又懂完了;信念说教了还不懂就叫笨,难道吃饭不用消化吗?信念说别人能懂她不懂就叫笨,可是这只是万千信息里的一条,她可能只是暂时这里慢一点,一定也有她很容易懂的地方。

    不观不识,我们才都容易卡在情绪和信念里,生活里多了难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业的“观识造”(二)——识别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dz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