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谈到一件事情,尤其是不好的事情,通俗大家的口号都是去面对,去面对。从前我也觉得去面对是正确的,但是耐何我内心就是不想去面对啊。注意了,【我内心就是不想去面对】这里面已经有包含了一些重要信息呢。
先分析,为什么【我内心就是不想去面对】。
从我的角度来说,是因为我发现我每次哪怕强迫自己去面对,内心多多少少都会起一些心绪的波澜。正因为面对了,所以起波澜。或者从概率上来说,你去面对,虽然不一定会有起心绪波澜,但至少一定有那个可能,有那个风险对不对?
那你说我们不想去面对,是不想去解决这件事情吗?恰恰不是!
我目前的认知经验来看,想解决好一些问题,绝对才是我们内心最渴望的情形。
但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可能一直过于强大去面对去面对,把解决问题的一切核心基础点都放在先去面对。这反而坏事。为什么说人需要独立思考,这是因为人云亦云不一定代表真理或者可行的真理。
那该怎么选择呢?那么另一种选择呢?这个另一种选择,就是你的重新定义。
我目前的答案是,不要面对,甚至不需要面对,用“去处理”来代替去面对。
因为,不需要面对,就是忘记的本质。
举个例子,我们都说要把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忘记了,因为忘记了,所以心理才会舒坦。
其实这个忘记,就是让自己不去面对,甚至不需要面对。一面对,心绪又起。
总结而言,一件棘手的事情,一般的过程是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忘记,继续前进。
今天思考这个过程,有感面对有点鸡肋。
当一个人的灵 跟 一件棘手的事情,面对面
两者都处于同一个空间下,谁的势能强,谁的势能弱,谁都不知道谁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一切充满不确定性与风险。这个面对,揭示不了谁更具有主观能动性。
到了接受这边,已经有主观能动性了。
到了处理,这边主观能动性是最强的。
总而言之,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面对鸡肋的原因了。
对于一般行动力较差或者心理素质还比较薄弱的人,我建议还是最初最抓准了【处理为核心】的思想,只要一开始就抓住这个核心,那么接受,放下,忘记等等都显得太弱鸡了。
等我们切切实实后面处理好了事情,解决了问题之后,再去谈其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