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想法
慢慢把“锦绣”织出来

慢慢把“锦绣”织出来

作者: 吴偶 | 来源:发表于2017-02-19 21:41 被阅读51次

    去年底刚开始写文章时,每篇文章从落笔到发布要经历五六个小时。一来许久不写,生疏了,成文不顺;二来后期也花了不少时间修改,常常修改的时间比写作的还要长。练笔一个月之后,笔头顺了,写就一篇文章的速度倒是快了,可也不再花心思修改就急匆匆发布了。倒不是出于对自己的信心,而是要写的文章有点多。每周一期的江湖令、感兴趣的专题征文,加上自己想写的话题,无需对自己提出日更的要求,就已经够我每天写了。

    这两个月来,虽然成绩并不显著,但仍能感觉获得了一点进步。每天都有灵感闪现,有提笔的冲动,但我还是觉得将自己困进了一个闭塞的空间,四面凿壁,渴望新鲜空气的流动。走得太快了,快得自己有点跟不上了。不是粉丝涨得快,我没有粉丝,只有相互学习的几个简友;不是文章的阅读量暴涨,我写不出曝文,虽然曾有一篇文章莫名其妙地上了简书早报;也不是发布的文章太多,最近几天我连日更都没保证,更别提有质量的文章。

    而是,走得太快,快得没有了阅读的时间。今年的新年计划中有一项是“每天阅读45分钟”,可惜没有兑现。在简书写文章的时间,从前是用来看书的。写久了,突然停笔不写,会浑身不舒服。看书也一样,一段时间不看,像是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难以满足思想运转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思想的高度和疆域,站在他们的肩上想必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人情,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的地界,翻来覆去的顾自捣鼓,怕是要坐实了井底,却仍然心比天高。

    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并不亚于写作。除了小学时偷偷写小说的那番愉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了。论文字数不多,七八万,但前期潜心阅读的哲史类书籍不下五十本。那是属于我的阅读的黄金时代,无人打扰,自由游走于先人和前辈们的思想之间。虽不能说有了那些可借鉴的思想成果我就能妙手得文章,但若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我是断断不能完成令人满意的论文。光写,不读,会心虚。因我深知自己单薄的思想无法承载持续的有质量的文字输出。

    走得太快,也忽略了雕琢的过程。若想在写作上得到长足的进步,光靠日更,靠量的积累是不够的。无论学习哪门技艺,大量的练习要加上得当的方法才能获得进步。想起小时候练琴的时光,花时间最多的不是练曲子,而是基本功。每天,要从头到尾过一遍《哈农》(钢琴练指法),然后才开始弹曲子。练曲子的时候,也不是只求把曲子弹顺了就好,而要体会音符的情绪,轻重缓急,与旋律融和在一起。不像现在,人们以“会弹多少曲子”作为钢琴学得好坏的标准。学钢琴的遍地开花,学上一小段时间,能练得一首《欢乐颂》,便觉得很不错。可是,看到那些孩子无力抬高的手指,扁塌塌的手掌,僵直的手臂生硬地牵动着手腕,我想说,薄弱的基础无法支撑有难度的曲子,在弹琴这条路上,他们肯定走不远。

    又想起大学里学英语的日子。练习听力,不是大量听、重复听就可以了,而是一句句地细听,这还不够,要同时将句子像模像样地复述出来,才算这条听力过关了。练习阅读也是如此,大量的阅读是需要的,但也分泛读和精读。泛读只需了解文章的核心意思,精读则要扣词语,磨句子。只有结合了泛读和必要的精读训练才能达到更高的阅读水平。

    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日更有它的好处,但不能仅限于此。迄今为止,除了随性而为的文章,花了心思认真书写的也有几篇,但我都没有句句斟酌校对过。想来惭愧。倘若认为埋头苦写,量变终能达成质变,却没有针对性的修改和练习,写作水平是不太可能得到提高的。或者说,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就难以再有进步了。就像写小说,不是构思了主要人物和情节,布置起承转合,完成几个矛盾点就可以了,还要更加细致地思考更恰当的表达方法。大到排篇布局,小到遣词造句,都有多种可能性。比如,我想描写一个伤心的人。有几种写法?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还是通过旁人的反应侧面表达?符合人物特点和身份的角度有哪些?好比文人一般不会呼天抢地,即便悲伤,也相对克制。还有符合情境的写法有哪些?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伤心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亲人生病去世,这是意料之中的,早知道会有离去的一天。偶出意外,那是想不到的,这样的伤心更难以控制。

    在古汉语中,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为“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文章”二字古意为锦绣,后来转义喻文。

    写作的前提是阅读和思考。细细品味和享受阅读吧,那也是思考在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于是,我对自己说,慢下来吧,慢慢把“锦绣”织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慢把“锦绣”织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gh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