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误以为喜读书,也装模作样读起书来。久而久之,真能读进一些,后读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曲解其意,真不求甚解起来,不管字是否认识,不管词是否达意,读得津津有味,实则不知所云而又自以为是。
如此,一年又一年,时至高中,自以为肚里有几篇古文,几句诗词,因自古文史不分家,初解几段历史,竟瞧不起近古当下来。曾扬言,近世无大家,当代无名家,不读其书。
其实,不过孤陋寡闻,不识大家名家而已。虽拾起古文,却未读进几篇,徒留外人以虚假模样而已。
高中末,在拟诗填词之余,看几本现当代文学,写两三本日记。
初入大学,也学创作,试写小说散文,得五六七八篇,小有起色。然好景不长,一晃一年余,略有醒悟,试作中篇;三月有余,初成两篇,《情山》、《情缘》。
大学既没,远赴万里南疆,茫茫然自渐行愧,悲胸无点墨,愁不知所措。幸坐拥图书室,有图书七千余册,且多小说文学,于是读书。
两年有余,读书不多,仅一两百册;书少且杂,有儿童、古典、外国、动物等小说,又有历史、哲学、宗教、经济等类,更兼有纸质与电子之分,传统与网络之别。
时至今日,年已二十有五,兜兜转转,终重拾古文。更学人“清晨既起,用圣贤之言浴我精神”,始晨浴晨诵,至今十余日,每日诵读唐宋八大家,篇幅由一至三,状态从应付到认真。
回想往昔,虽同读古文,意义却不可同日而语。昔为作秀,今乃学习。虽晚不迟,毕竟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仍成大器。
升虽不才,也愿效仿先贤,二十五,始读书。今提前两年,而寿命更长,不愁一事无成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