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的大量科普,很多人都知道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物种,并且对农业生产有着高度危险性,因为它会大量繁殖,速度还快,简直杀不尽,抓不完。并且和小龙虾也有种明显区别,福寿螺并不能食用,口感和田螺天差地别倒还是其次,重要的是,它体内的寄生虫多达6000条,食用后极易感染管圆线虫病,头痛呕吐是小事,精神异常以至于破坏身体免疫系统才是大事,甚至躺板板也不是没可能。
但最初它入侵我们国家的时候,90年代的时候,大家对它的认知并没有那么深,当时也出现了许多餐馆烹饪售卖的情形,当然有食客吃出大病,然后研究发现食用危害后,这些餐馆都在市场监管下取消了这道菜,真正血的教训。
农村人也不喜欢它,那时候我爸还租了人家的田,一季得种个七八亩水稻,不管是插秧还是去田里捡这些尤其喜欢祸害水稻的福寿螺,都是一件讨人厌的辛苦事。那是不知道它到底打哪里来的,只知道永远都捡不完,离离原上草好歹是春风吹了才又生,这玩意是一年四季,不管东西南北风,都生,简直可恶。
不过很快,大家也找到了它的好处,拿来喂鸭子喂鹅子,这些长着小翅膀的游泳健将非常喜欢吃,并且吃了之后长得又快又肥。因为好歹捡来能喂鸭子,鸭子长大了能进肚子,福寿螺总算不那么讨厌了,捡它的积极性也上来了。
不过最积极的时候,周围几个村庄所有小孩为了捡福寿螺,恨不能把所有稻田水沟都翻个遍,还得是那一年。
大约是千禧年前【也可能后,实在有些记不清了】,村头有户人家,突然在村里人人都会经过的小卖部贴出一个告示,说家里收福寿螺,大个的按3毛钱一斤收、中等个头的2毛钱一斤,不拘大小或者小小个的,一律一毛钱一斤。这里大中小的标准,这么说吧,大的话得有半个大人的拳头那般大,中等的就像五六月天的李子即可,再小呢如同杨梅、荸荠、小蝌蚪那样小。
好家伙,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轰动了,又正值暑假,每家每户的孩子就没有不积极的【这里夸张了,其实也有不积极的,比如村里富户家的孩子】,家里妈妈操心的给扣好了草帽再放出去,性子急的拎着水桶就冲出了门。
田野上到处是晒得黑不溜秋的小孩,互相之间还打探情报,诸如你捡了多少?哪条河沟里福寿螺最多?哪里的福寿螺最大……大人也无需担心安全问题了,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哪怕不小心掉进池塘水沟,两三个大孩子轻轻松松就能把人搂起来。
这样的事情我和哥哥也必须是要参与的,我哥真是个福寿螺杀手,他眼睛倒也不大,但可亮可亮,拿着一个捞福寿螺的网兜眼疾手快地,最好的时候,一分钟就得收获七八个!每天的收入基本保持在五六块之间,属于捕捞福寿螺大军里的佼佼者。
好景不长,大约也就十来天之后,村里村外的福寿螺都找得差不多了,大家的收入都骤降,财富榜也再也不是金字塔排列了,都是四斤八两的水平,赚个几毛一块的罢了。
我哥这个时候打算铤而走险,到更远的地方去“挖金”,计划还未实施,先遭了爸妈一顿打。倒也不为别的,纯粹就是更远的地方实在很远,不放心他去,更不放心他带着我去。
最后……也真的没去。
我们尝试了一回,但所谓的望山跑死马,刚刚走出邻村,我们俩的肚子都开始唱起了空城计,爸妈嘴里的太远是真的太远了,童叟无欺。
当时我哥准备拿赚到的钱,去买一个巨大的坦克玩具车,那东西老贵,他钱不够,试图忽悠我入股,我一点也不上当,早把钱打算好了,要去买一个雪白蓬松的小熊玩偶。
出于他带了我找到了老多福寿螺的兄妹情谊,我安慰他说,别着急,再攒攒就能攒到了!福寿螺自然也不可能真的完全消失,歪瓜裂枣总还有三两个的。
不过,福寿螺的生存没有危机,村头那户收福寿螺的人家陷入了危机,他家收来的福寿螺最终没有卖掉,忽悠他们大肆繁殖和收购福寿螺的中间商,赚了一笔类似加盟费之类的钱直接跑得无影无踪了。换个说法就是,他家被骗了。
可恶的骗子,让村头那户人家花了大价钱,最后只剩下满满一池塘收来的福寿螺生生不息……可恶的骗子,也让我们赚不到外快了。
我的小白熊玩偶最终没买到,我哥的大坦克倒是成功入手了,因为他艺高人胆大,瞧上了另一门捞小龙虾的生意,又小赚了一笔,但那玩意,张牙舞爪的,我被夹过两回后再也不敢碰了。
不过我也没亏,那坦克车买回来,我跟着赚了不少羡慕的目光,毕竟开坦克的话,最少需要三个人以上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