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所说的保姆,不是指“千金难求”的月嫂,也不是在家照顾老人起居的保姆,仅仅指因为父母工作忙,老人又无法照顾,只好请一位“阿姨”来照顾小孩子的保姆,辞去工作在家照看孩子的妈妈也可以参照。
见
先来讲一个女心理咨询师的育儿经。
一位心理学专业的妈妈在育儿的时候,分析了一下家庭状况,父母不能来带孩子(即使长辈能够帮助带孩子,一方面她觉得带孩子是一件既费力又费脑的高强度工作,让老人来做太辛苦;另一方面她认为要培养的孩子是面向未来的,老人的知识结构和育儿经和自己的不适应,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自己和丈夫虽然可以亲自带孩子,但自己和丈夫都是比较急躁,对带孩子也没有经验。
当时她觉知到自己和丈夫的心态:自己的丈夫很爱批评人,而她虽然在言语上喜欢夸奖别人,但内心还是比较苛刻的。这样的情况让她担心,儿子会在他们两人这里得到太多的批评和不认可。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能找到一个由衷喜欢她儿子的保姆呢?
后来,她果真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保姆,保姆打心眼里喜欢她儿子,见到小家伙就眉开眼笑,开心得不得了。
虽然保姆没多少文化,但她的这份喜欢和满满的开心,给她儿子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而这个,可以说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收获的宝贵礼物。果然,在这样的积极影响下,他的儿子非常优秀,刚从清华大学毕业,接着就去了美国最好的学府读研究生。
通过这个故事,你可以看到,父母作为一个能给孩子带来重大影响的权威,发出一些有意识的积极期待,还不算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实际上,发自内心的满满的喜欢才是。
感
看到这个故事,不得不佩服这位妈妈,因为掌握了心理学知识,对自己和家庭的情况,包括对权威期待的力量有深刻的认知,才会想出这样的办法。
思
心理学认为,对待孩子,最好的是“不含诱惑的深情”,做“刚刚好”的父母,60分妈妈。在选保姆这件事情上,作为父母这最初的权威能够让渡给保姆,需要莫大的勇气,只是因为这“满满的喜欢”,反观我们很多的育儿知识来自于父辈甚至祖父辈,也有一部分来自于书本的学习,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这一点大家容易达成共识,除了物质条件,选保姆应该属于软环境,在选择的时候你是怎么考虑的?你自己带孩子能够做到像前一个故事里的保姆做到的那样,满满的喜欢,用“抱持”的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觉得自己应该拥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行
学习心理学知识,觉知自己,改变自己。
这是我读书学习后的心得,第36张见感思行卡片,欢迎你和我一起读书,一起玩。
![](https://img.haomeiwen.com/i6877792/1d5331327db2283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877792/b47a19a378b87fb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877792/df5a9d63151172b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