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破坏王2》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一次带女儿看的,一次和朋友一起看的。
带女儿看的时候,从云妮被拉尔夫的病毒抓起来开始,小妞就一直躲在我怀里抽泣。
她说她很害怕,然后我跟她分辨,这个时候,电影传达出来的情绪是感动,所以你哭不是害怕,而是感动。
我其实很喜欢迪士尼这种打着哄孩子的旗号,其实是把大人骗进去哄的不要不要的套路。
关于里面的友情,我其实比较难get到。
有可能是文化差异,有可能是成长环境,我觉得我身边很没有见过两个人的友情会好到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
并且我们的文化里总是在讲,朋友多了好走路,其实是在否定独占性的。
类似拉尔夫所说,过去六年,每一天都在一起的这种友情,我觉得在国内很难理解为友情。
所以,在我刷第二遍前,我看到有评论说可以用父女的角度看待此种情感,结果看完觉得这个角度我个人就比较能理解。
第一,关于在一起。
云妮和拉尔夫这段友情很特别,外表有强烈的反差萌,性情也是很反差的两人。
云妮看起来娇小可爱,但却是个大大咧咧的小女孩。
赛车场上轻松愉快的总在第一名,对赛道非常熟悉,又随时想找到新鲜事物。
和拉尔夫喝酒打嗝比赛。
她比赛失败,赛车滑到巧克力浆里的第一反应是跳起来说,这是最棒的赛道。
这种性情是真的很可爱了。
而反差的拉尔夫,明明拥有巨型身体的他,却可以柔软的给云妮搭枕头帐篷。
更不要说他一直以来的粘人个性,完全和外表不相称。
他们两个人因为彼此的不同而互相吸引,成就了6年的超长友情。
第二,关于分离。
一个爱冒险,一个要保守。
一个爱新鲜,一个爱旧有。
一个爱变化,一个爱安全。
一个爱新奇好玩,一个爱循规蹈矩。
一个靠直觉用了搜索引擎,一个失败后要回去找非法弹窗。
如果这个世界有什么根源是导致两人之间注定分离的种子的话,我觉得性格总是其中最大的一项。
所有正确的出发点都会因为性格不同而选择不同,最终导致不可弥补的矛盾。
云妮和拉尔夫就是这样的。
过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差异化可能会成为互相吸引的理由,但是到了更大的世界里,共性人群成就了舒适圈,那么差异化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
譬如说你的小学六年的同学,到了初中的时候,人群开始了第一次分离,不同学校的同学,尤其是重点和非重点之别的同学间,就会很难再选择继续在一起了。
大多数人是很难选择和小学同学一直当好朋友到老的,客观环境变化太大就是其中最大的因素。
第三,关于成全。
很多分离其实从开头就注定了,只看到了分离这个结果的时候,是用的何种理由。
梦想是云妮和拉尔夫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事实上,天生的大鹏并不会永远在鹊巢中安于早晚之食的。
一只大鹏,到了大环境中,也自然会有成全它的人,让它充分展现自己,给她一个舒适圈,让它开心。
如果注定就要别离,那么就别离的让自己清醒一点,不要成为一个“坏朋友”。
第四,关于成长。
年轻的感情永远是关于自己的。
回想自己年轻时候的朋友,对他说过的话,其实有大部分都是在表达自己,寻找自己。
这个阶段如果成长的很好,那么会成为一个会爱自己的人。
这一点表现在开场部分,拉尔夫丢球玩。云妮躺在身边。
他们说了很多猜想和感叹,很多都在关于自己,认清自己是谁。
但是成年人的感情更多是和任务、和利益有关,就很少有机会探寻自己.。
所以成年人之间会渐渐不走心。
拉尔夫没有隐忍也没纠缠,最终他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的,看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其实就是他成熟的一面。
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有很多道理值得去更加挖掘,也推荐给更多人,欢迎他们来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