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苏州街面上转悠,走到双塔市集和平江路,堵得水泄不通,着实给弄晕了,目之所及都是吃吃喝喝喜笑颜开的人。佩服,在如此熙攘的人群中,依然能举着手机吃喝打卡,不受干扰地做着直播。
最近在学习《产品魅力30讲》,其中有关于需求和动机的区别,简言之,“动机”是“需求”的言下之意。需求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动机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那了解这两者的区别,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大家来到网红介绍的各大打卡地,打卡推荐的食物,想必不只是为了解馋,关键动作还要来一组图片晒在社交媒体,运营自己的人设。
新消费时代的排队消费,不再是为了追随某个品牌,运营自己潮流人设的情况可能会更多,也就是说,人们把品牌当成了完成自己营造人设的工具。
平台可能不会在意动机,而更加在意需求。
为什么你一刷短视频,就不容易停下来,因为你已经被平台贴上了各种标签,平台不断猜你可能的喜好,不停推荐你可能会爱看的视频。至于你刷这条视频的动机,平台不管,至于你哪一天爱看哪一条,平台也不管,那样做的话,平台要花的成本太高。但只要抓住了你的需求,不用深挖你的动机,就能让你进入到视频中去,平台只负责把你拉来。
举个例子,你看一个和狗狗相关的视频,动机不一定是要看一个狗狗的视频,也许是想学习别人做这类视频的思路,或者想看看视频里推荐的狗粮产品,但是算法不得而知,只是知道你打开了搞笑视频,那就是有这个需求了,但是你背后的动机它们其实并不了解。这个动机的深挖应该体现在商家在制作视频内容时的各种考量和呈现。
因此,作为使用这个平台的商家,就需要多考虑一些关于动机的事儿。
如今,还有当年朝圣式的排队吗?的确还是有,而且还不少。
想当初的喜茶、茶颜悦色、文和友、美妆店话梅、纽约来的汉堡Shake Shack,刚落地时,都着实引起了排大队的盛况,人们都想要赶紧获得这种新鲜的消费体验,并且急于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
只是,一轮一轮下来,排队的热情不会持续很久,新鲜劲儿一过,网红们人设运营完毕,又会去寻找下一个打卡目标了。
所以,商家做品牌,做内容,不能单单把用户看成是需求的集合,而应该多多挖掘出那个引发行为的动机。这样,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吸引真正的驻足停留与持续关注。如今,开店关店前赴后继,昙花一现的现象级品牌不是少数,距离成为百年老字号品牌还差九十九年,要想做长久的生意,多挖局消费行为的动机,也许是维护长久关系的基石。
“今天的市场,消费者要求让自己成为主角,在一个消费力掌握更强话语权的市场里,人们天然会要求品牌更懂自己,去追问出那个‘为什么’。”---《产品魅力30讲》
存在的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为什么乐此不疲地要去网红地打卡?为什么要不惜浪费时间去排大队?我们如何让交往细水长流,加深彼此的信任,而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都是我们可以多想一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