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19-01-28 《尼采自传:瞧!这个人》

2019-01-28 《尼采自传:瞧!这个人》

作者: 卡尔沐小年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23:41 被阅读0次

    001 为什么我如此有智慧

    尼采在这一章里,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品性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和处世方式,而这些,就是使其具有璀璨的智慧的原因。

    “我一生的幸福及独特的性格是命中注定的:用奥妙的方式来说,如果像我的父亲,我早已死了,如果像我的母亲,我还继续活着而且渐渐老了。从人生阶梯的最高层和最低层去看它的话,这双重根源是一种衰落,也是一种新生,这一点说明了我与众不同的那个中间性格和免于对一般人生问题的偏狭看法。”这段话有点宿命论的味道,大概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选择“天命”来解释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过,除了“命中注定”,尼采其实很是委婉地指出,他既受到了父亲在才智方面的影响,也有幸能像母亲一样拥有较长的寿命,这样他才得以不断学习和思考,有了增益智慧的机会。然而,这智慧并非毫无代价,尼采长期受到神经衰弱、眼睛几近失明、消化系统紊乱等病痛的折磨,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病殃殃的“衰颓者”。但,就像他自己所说,“在七十二小时头痛和剧烈头昏所引起的痛苦中,我却具有理智上的极度清醒,然后在冷静的状态下,我想出了许多东西,可是在我较为健康的时候,反而不够细密,不够冷静来获得这些东西。”这种病痛的折磨反而成为了他思考的垫脚石,并逐渐让他能够“从病弱者的立场去看比较健全的概念和价值”。这大概就是尼采为什么能够从与常人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一切问题的重要理由吧。

    虽则长期生病,但尼采并不认同自己是一个“衰頽者”的说法,因为他具有“使自己处于绝对孤独以及脱离生活习惯的能力”和“不让自己被纵容、服侍和照顾的自制力”,“所有这些都表示出在关于最需要的东西方面,我本能上的绝对确定性。”尼采始终把自己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对待自己的疾病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好像重新发现了生命,包括我的‘自我’在内。我在某种方式之下,尝过一切美好甚至惊奇的东西,可是别人在同样方式之下,却无法得到它们,从我的健康和生命意志中,我创造了我的哲学。”

    尼采的哲学,首先体现在他的处世思想,在本书里,他通过第三人称将这一思想加以阐述。“他只享受对他有利的东西;当超出对他有利东西的范围时,他的快乐、他的欲望就停止了。他发现补救损害的方法;他知道怎样把那些严重意外事件变为对他有利的东西;凡是对他无害的东西,都使他更坚强。他本能地从他所看到、听到和经历到的一切东西中收集他的资料。”面对自我的欲望,他善加节制;面对生命中的难题,他直面挑战,努力化解;面对万事万物,他虚心向学,汲取智慧。同时,“他遵循一个淘汰原则,他扬弃很多东西。无论他所接触的是书本、人或自然景色,他总有所伴;他尊崇他选择的东西,他尊崇他承认、信任的东西。”可见,虽然有虚心向一切学习的精神,他亦会对自己所接触的东西进行挑选,而不是盲目地全盘接受。

    正是这种反思和谨慎,使得他拥有一种双重经验。“这种双重经验,这种接近两个似乎完全不同世界的方法,从我的本性反映出来,我具有一个‘他我’‘另一个自我’:我具有一个‘第二’视觉,甚至我还具有一个第三视觉。”此处尼采所说的“本性”,亦是与其身世紧密相连的。他的祖先是波兰贵族,从根本上来说,他应当是一名波兰人。他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父亲是来自撒克逊的祖母在爱伦堡产下的普鲁士人。在其父亲有生之年,他曾经负责过普鲁士四位公主的教育。就是这样多样化而又独特的种族关系,使得尼采觉得自己既是一个“优良的欧洲人”,又是一个比任何德国人更像德国人的人。对于在自我身份这一方面都具有双重认知的尼采,习惯用一种“对立”的眼光去看待其他的事物确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尼采认为,所谓“怜悯”和“亲切友爱”是衰弱的象征,是经不起激励的表现的。只有在衰頽者当中,这种怜悯才被称为美德。他指出,怜悯者太容易忘记谦逊、尊敬以及如何保持距离的感觉。另一方面,一个被怜悯感裹挟的人,自我的信念会受到被破坏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之下,使自己仍然是自己的主人,保持一个使命的高贵性不受那些所谓不自私行动引起的低劣而较短视的动机所影响。这是一个考验,也许是最后的考验,这种考验是一个查拉图斯特拉式的人所必须遭遇的,这也是他力量的真正证明。”因此,一个人应当始终追求保持独立,不应当过分顾及他人的目光。无论他人是出于私心的帮助还是无私的关爱,一个人都不应当因为他人迷失自我。

    以上所述皆是尼采对于认识事物的方法的思考,那么在生活中,他又是如何对待人和事的呢?对此,尼采认为,一个人应该要敢于发声,即使是用最粗鲁的言语,最粗鲁的书信,也都要比沉默更温和诚实。“沉默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把冤屈往肚子里咽必然会产生不好的心情,甚至使人倒胃口。所有沉默的人都是消化不良的人。”这一言论可谓十分符合其“战士般的”形象了,鲁迅先生也颇受这种“战斗性格”的影响。然而,虽则他具有战士般的“攻击性”,他却主张避免愤恨,并了解愤恨。“没有东西比愤恨情绪能更快消耗一个人的精力。”唯有远离愤恨,一个人才能保持强健的体质。尼采指出,一个人要能成为别人的敌人,但要能成为敌人,要先有强健的体质。并且,一切成功都是以强健的体质为前提条件的。对于尼采来说,保持这一体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发挥自己的“洁净本能”,努力为自己营造一种清洁的环境。因此,他说自己“需要孤独,需要恢复我的本来面目回到我自己,呼吸自由、清新而令人兴奋的空气”。

    尼采通过对自己所拥有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素养进行剖析,把他如何获得哲学的智慧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当然,这其中的叙述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多处给人一种“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尼采的矛盾之处,一方面谦逊,一方面又自傲——完全符合其拥有的“双重根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28 《尼采自传:瞧!这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nz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