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称之为影片。
芒康一个叫杨培的老人,他哥哥去世了。他哥哥一生想去拉萨朝圣,却带着遗憾离开。杨培老人不愿意也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于是提出想去朝圣。家人一直赞成。同村一对年轻夫妻,即将迎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个孩子将和冈仁波齐神山同属相,请求一起去朝圣。酗酒的屠夫因为觉得自己杀了太多牛,想要获得救赎,也请求去朝圣。一家人因为前一年造房子发生意外,造成两人死亡,要为他们求得幸福安康,所以也请求加入朝圣队伍。
接下来,影片记录了 他们一路磕长头去拉萨的过程。
有几个情节很有意思。
第一个是,他们在路上碰到一个大叔,指点他们磕头的动作不标准,并告诉他们,不仅要为自己,也要以“虔诚的心,希望众生平安幸福”。
至此,朝圣之路的性质变了,从小乘的境界进入了大乘,或者说由下士道、中士道进入到上士道的修行。
佛教,或者说一切宗教,都以“生死”为讨论的起点。佛教的起始逻辑,或者说前提假设,是“六道轮回”,是一种前世、今生、来世循环的三世轮回生命观。要亲近佛教、修行佛教,起点就是要认可这个生命观。
认可“生命轮回”的理论之后,就会有两种选择:不想跳出轮回、想要跳出轮回。面对不想跳出轮回的,佛教教导他们行五戒十善,可以不入恶道,修行的是天人乘,也就是下士道。而想跳出轮回的,又可以分成两种:只想自己跳出轮回的、想要让所有人跳出轮回的。前者,佛教教导他们修行小乘佛法,就是中士道。后者,希望众生得涅槃,就是发菩提心,金刚经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教教导他们修行大乘,也就是上士道。
所以说,路遇的大叔使得这次朝圣的意义和价值扩大了,从中士道甚至是下士道进入到了上士道修行:不仅仅为自己、亲人祈求平安幸福,而是要为所有众生磕长头、求平安。
不唯佛教,加缪在《反抗者》里也说过:反抗不仅仅产生于被压迫者身上,当然们看到他人成为压迫的受害者时,也会进行反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将别人看成自己。人在反抗时由于想到他人而超越了自己。
佛教修行,大约就是加缪说的一种形而上的反抗:对命运的反抗,对这个无常虚幻的世界的反抗,对生死轮回的反抗。
还有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情节是,造房子死了人的那家男人,路上被山体滑坡砸伤了腿。他说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他的爷爷一辈子做善事,他的父亲一辈子不作恶,他自己也没有做坏事,却为什么家里造房子发生了意外,现在来朝圣,又偏偏只有他被砸伤了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