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有四个大的主题,它门共同指向一个地方。
第一个主题是“时间”,小说直译书名应为“追寻逝去的时光”,为了更通俗、更文雅,通常译为“追忆似水年华”。从小说名称便知,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书。时间主题又分为“记忆”、“回忆”、“习惯”等小主题。
第二个主题是“真理”,而探讨方式不是抽象演绎和逻辑思辨,而是基于现实生活观察之上的领悟。
第三个主题是“艺术”,作品涉及到音乐、绘画、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
第四个主题是“爱情”,斯万之恋,对希尔贝特的爱,对阿尔贝蒂娜的爱,甚至超越性别的爱。
作者为何要写这四个主题?今天读的一本心理学著作给了我答案,即《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该书以追寻幸福为起点,论述“心流活动”在一切人类活动中的存在。作者将人的乐趣粗略划分为“感官之乐”、“思维之乐”、“工作之乐”、“人际之乐”,乐趣的主体分别为我们的身体、思维、生产、交往。这些仅是粗略分类,如品茶属于感官之乐,哲学属于思维之乐,交友属于人际之乐。
然而,有些人类活动是更为复杂的,兼具多重性质。如文学,既然思维之乐,也是感官之乐。如爱情,既是感官之乐,也是人际之乐。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终极目的并不简单指向身体、思维、成就他人,它们是少数能够有效磨炼心灵的活动。文学的对象是心灵,以感官之乐为基础,加上思维之乐;爱情源于欲望,以感官之乐为基础,以人际之乐为主体,最终达到心灵之乐。
哲学是对心灵的直接研究,是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艺术(文学)以“体验+思辨”的方式扩展心灵;爱情以“体验+与非我交往”的方式进行心灵实验。
在普鲁斯特的这部巨著中,时间和真理便是哲学,是直接探讨心灵的,其他两个主题也是探讨心灵的。作者将探究心灵的最佳方式融汇于一部作品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