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人理财学习笔记1普通投资者的优势

个人理财学习笔记1普通投资者的优势

作者: 可乐_74f1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20:39 被阅读0次

    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我们课程的名字叫做“个人投资课”。那么和“个人投资”这个概念对应的概念是什么呢?其实是“职业投资”。在整个课程里,你都会发现我反复在强调这两者的区别,我会反复告诉你,只有摆正我们是普通投资者这个位置,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投资赚到钱,甚至还可能更加轻松地赚到钱。

    那有些同学肯定想问:业余的个人投资者和职业投资者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呢?开课的前两讲,我们就来说说这其中的奥妙。

    1

    我先来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总体来说,业余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谁更占优势?谁更容易投资成功?我相信很多同学会自然地认为:肯定是专业人士啊,业余人士能有什么优势呢?

    但我还真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作为业余投资者,我们其实拥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巨大的天然优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不需要像专业投资人那样,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来解释一下。

    在课程的发刊词中,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

    几乎所有大类资产长期都是上涨的,投资赚钱其实是个理所应当的事。比如你肯定听说过指数基金这个东西,像标普500、沪深300、中证500这样的指数基金,背后代表的是众多公司股票的集合,也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长。事实证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们都是在增长的,买了赚钱的概率很大。

    但是这么好的一个投资工具,职业投资人士基本是用不了的。为什么用不了?道理也很简单:这种谁都能做的事,我们没必要花钱雇人来做啊。想买指数基金,开个账户自己直接买就好了。

    换个角度说,作为专业人士,获得市场平均回报可是不够的。他们一定要证明自己非常聪明、可以打败市场,这样大家才能心甘情愿地把钱交给他们来管理。

    那么这时候,你猜这些专业人士会怎么办?是发愤图强努力提高投资水平么?那你可能把人性想简单了。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一群人,去搞“伪基金”了,英文叫 Closet Index Fund,直接翻译就是“躲在柜子里的指数基金”。

    什么是所谓的伪基金呢?伪基金,就是看上去好像是精心管理的基金,但实际上就是复制某个指数,自己再作一点小改动。

    这样的好处就是,整只基金的表现会和市场平均回报差不多,算不上优秀但还过得去,运气好还能微微跑赢市场一点。但是,由于落后市场的人数太多,即使你和市场回报持平,那么从排名看也挺不错的了。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落后于市场,后面的课程我们会讲到。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买到了这种基金就很亏。因为直接购买指数基金的费用极其便宜,但是这种伪基金收费都很高,两者成本差个5~10倍是很常见的。也就是说,我们花了高价钱,却买了一个假的主动基金。

    不要以为这只是少数人的举动,这个现象近些年来在欧美越来越严重。之前投资银行拉扎德就研究了从1980年到2009年美国股票型基金里面伪基金的数量变化。你从下图就能看出来,偷偷复制指数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多。

    (注:各种颜色代表的是美国股票型基金里,主动选股的部分占比例的多少)

    但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我们完全没有这种束缚。

    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就像指数基金、ETF 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这些看起来既不高级,也不复杂的投资工具,来完成我们的投资目标。换个角度说,我们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我们优秀的投资能力,从而也避免了在舍近求远的过程中,因为追求一些复杂的手段和技巧导致额外亏损的可能性。

    仅仅做好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就能胜过市场上绝大部分人了。关于这一点,你会在后面的课程里有越来越深的体会。

    2

    职业投资人天生携带的这种“舍近求远、舍易求难”的使命,还给他们造成了另一重的障碍。就是他们不但要和市场比较,还要和自己的同行们比较。而这种行为,又是投资亏损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们来举个例子。

    你应该听过彼得·林奇这个名字,他是之前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主理人,在退休之前曾经连续13年击败市场,是公认的华尔街股神之一。他在自己的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里的第二章,提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正好就是我们要讲的东西。

    顺便说一句,这章的标题就叫做“专业投资者的劣势”。

    他说,有一次他认识的两个公司的总裁,史密斯和琼斯,凑在一起打高尔夫球。这两家公司的养老基金都放在同一个银行进行管理。结果两个人一聊天,发现史密斯那个公司的养老基金账户这几年涨了40%,而琼斯的涨了28%。当然,对于那一段的市场来说,这两个成绩都非常好了。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琼斯就面色铁青地给银行的负责人打电话,质问他们为什么在同一个银行,自己的基金回报比史密斯要差。答案也很简单:管理两边基金的具体团队是不一样的,买的股票和债券等也不完全相同。

    但由于这个电话,银行为了不得罪客户,只能让旗下团队把不一样的资产卖掉,让所有客户的持仓基本一样,这样谁都不会有意见了。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由于消灭了不同的声音,买的所有股票和投资产品都要委员会全体通过,最后大家只能买那些人人都知道的大公司、蓝筹股,因为只有这样才最不容易出错。

    结果没人有动力去独立思考,最终大家的回报一起回归了平庸。当然这次起码大家是一起平庸的。

    彼得·林奇的这个故事是想说什么呢?他其实想说的就是:很多专业投资者看似专业,但其实要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

    比如你是个基金经理,今年大家普遍收益都有20%,结果你只赚了15%,尽管这钱也是真金白银赚来的,但你很可能工作都要保不住了,也不会有人愿意把钱交给你管。

    所以为了和大家都差不多,你会做什么呢?你会越来越和其他专业投资人趋同。

    举个例子,比如前几年,腾讯的股票涨得非常迅猛,你要是管理一个互联网主题、港股主题的基金,如果不跟着大家买腾讯,那收益肯定不会太好。所以不管你懂不懂腾讯,你可能都不得不买它家的股票。

    那么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呢?回想一下2000年发生了什么你就知道了。那段时间正是互联网公司股价疯涨的年代,当时任何一个公司,只要炒一炒互联网的概念,甚至只是给自己的公司名称加个“.com”,股价都能涨疯。

    换句话说,如果你那个时候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不买互联网的股票基本就要被市场抛弃了。甚至不光是你的同行,连把钱交给你的人,都会没事就督促你赶紧买互联网股票,否则就把自己的钱抽走去别的地方投资了。那这个时候你买还是不买呢?

    所以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能耐得住寂寞,抵抗住压力,不参与这种全民狂欢的专业投资者是很少的。

    有没有人确实做到了呢?有,比如我们熟知的股神巴菲特。在那次互联网泡沫里,巴菲特完全置身事外,代价就是1999年他大幅跑输大盘,受到了无数人的嘲笑与质疑。那会儿最著名的几本财经杂志的封面标题都是类似于“巴菲特廉颇老矣,已经赶不上新时代了”的风格,所有人都觉得价值投资已经完蛋了。

    但是后来的故事你已经知道了。时间转到2000年初,整个市场开始崩盘,网络概念股价格直线跳水,完全跌到退市的公司也屡见不鲜。无数的基金价值被毁,投资人血本无归,基金经理们也一夜之间没了工作。

    所以经常有人问:美国几次市场泡沫都那么明显,普通人都能看出来,那些专业人士就看不出来么?其实不是看不出来,而是这个时候你要不杀进去,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笨蛋,你的职业生涯可能也要提前终止了。

    但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并没有这种来自于同行和背后投资人的压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像巴菲特一样,稳如泰山,不去碰那些自己看不懂的东西,也不会有人因为这样来批评你、否定你。甚至,即使某一年大家真的赚了20%,你只赚了15%甚至10%,这挣来的钱也是实实在在的,你永远可以重新出发,在过程中提高自己,不用受到任何外界的裹挟。

    所以你看,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其实是有一些专业人士不具备的优势的。在未来的课程中,我会反复向你展示,如果时刻记得“舍难求易”,对提高我们的投资回报会有多大的好处。这就像巴菲特说过的那句名言:“在投资这个领域,当一个人明白自己有多傻之后,他就不再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人理财学习笔记1普通投资者的优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sl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