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经(一
我小的时候,看到奶奶每天睡觉之前,都是要念经的。奶奶是信天主教的,礼拜一到礼拜六在家里面要念经,礼拜日的时候要到村里的天主堂里面去念经。我们村里的天主堂,小学堂,供奉着菩萨的佛教堂,三个堂的墙,是相交接在一起的。
我在村里的小学堂念到小学五年级毕业,都没有早读或者是晚读,更没有像莫言那样,用普通话大声地朗读过。我在小学的时候,都是讲本地方言,只有读语文课本的时候,才用普通话。小时候,我更多的是沉迷于做数学应用题。那个时候不知道是听谁说的华罗庚数学家,还有陈景润解答了 “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所以一门心思只想着,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去解答某一道世界性的数学难题,成为一名数学家。现在想一想,那个时候的想法,也是不错的,至少算是从小就是有理想的。
我小的时候,没有人去管着你将来有什么理想?
我长大成家有了孩子以后,也似乎没有去想着我的孩子头脑里,有什么理想?
那时,我经常听到,每天在家念经,每周日去天主堂做礼拜念经的奶奶经常跟别人说,我是个粗鱼细肚的孩子。
我在念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奶奶去世了,此后,在我的生活里,就没有了每天念经的人了。
念经(二
古语中说到了与念经有关的句子: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念经敲鱼鼓。在百度里面搜索“念经”:朗诵或背诵宗教经文。
念经应该也可以叫诵经。
那么,念书,应该也可以叫诵书,或是唱书。
《论语》开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时习之,是念书,是诵书,也可以是唱书。念书,诵书, 唱书,应该是可以让人感到快乐的。
信仰佛教的人念经,朗诵,背诵的是佛家的经文。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的人念经,朗诵背诵的是《圣经》的经文。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念经,念的是《可兰经》的经文。
不管是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是信仰伊斯兰教,人们每天都有念经的仪式。每天都有念经的仪式,念经让信仰者的日常生活有了仪式感。
一个人过着有仪式感的日常生活,是可以感觉到幸福的,仪式感是幸福生活的基本面。
念经(三
今天,在一位有过10年时间同单位的同事微信上面,看到了还是有“念经”的存在。
我试着进入到这些“念经”的现代传播媒体里去听听,但是,听到的却不是我小时候所听到我奶奶的念经。于是,我继尔在想,现在现代传播媒体里那些所谓的灵修的念经,本质上都不是念给自己听的。
今天,在李老师的“艺术家”工作室里,和李老师一起观看了美国NBA决赛。决赛最后结果是湖人队获胜成冠军,詹姆斯获得今年年度最有价值球员奖杯。30年前,我开始打篮球了,成了班级篮球队队员。后来在学校里面的选修课目,也是选修篮球。跟随的老师也算是当时本地篮球界最好的篮球老师。但是,在这30年时间,我并没有天天坚持着念篮球的经。但是,李老师却是不一样,他对NBA,对于国内的篮球界那些人,那些事情,那些电视画面上一代一代的篮球神人,能够熟悉的说出他们的来来去去。我想,李老师对于篮球是一直坚持着念经。
今天。莆田青篮联秘书长,被莆田篮球界称为球场上的UFO,本地最强的篮球队电力篮球队队长陈攀,再次地向我发出邀请,今天晚上抽时间和他在一起,探讨关于两岸体育青年体育运动中心筹划的事情。我想,我能够与陈攀在一起,应该是我这十五六年来坚持着跑步,坚持着写字念经的结果。
今天,我看到的刘良华博士转发出了一篇论文《跨界课例研究中的教师学习》,我通读了一遍,并且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在文中做了标志:边缘,边界,跨界。然后又做了注释解读:跨界是由技术面带来的,发生在边界维度之间的主体运动,主体因为边缘化的自我放逐或是被驱逐,而倒致寻找技术层面上力量的拯救与获得,从而突破界的重重壁垒,越过并深入到中心。
关于教师学习,关于教师成长,我一直都觉得自有话要说。这种处于“一直有话要说”的状态之中,即在自己的内心中,一直在念着一种经。
念经(四
和奶奶当年的念经相对应的,我这些年的念经,应该是跑步,是写字。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所念的经。
遇过很多人听说我多年前就开始跑马拉松,并且现在还在跑,就会问关于跑马拉松的事,是不是很难,我的回答是,每个人都可以的。
跑马拉松也是一种念经,是一种每天都应该植入时间去做的事。一本<<圣经>>,一本<<可兰经>>,一本佛经,如果让人一天念下来,那是很累,很困难的事,而如果每天都念一点点,一生就可以念很 多遍的。一场马拉松是42.195公里,跑下来,当然是有点累的。但是,如果每天都跑,一天跑5公里的话,一年下来1500公里以上的的跑量,有了这样的跑量之后,去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就不会觉得很难了。
每天写100个字,一年下来,也会写4万字,十年就会写40万字的,一个人,写字量达到100万之后,就会渐渐地成为自己。为什么成为自己会这么难呢,要花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成为自己?对,成为别的什么,可能都不是很难的,唯独是成为自己,是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才可以的。
如此说来,几乎每一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似乎都有着自己的经可念。
吃饭也是一种念经。以前,人们见面的问候语是:吃了吗?这样的问候也可以这样翻译:念经了吗?
念经就是唤起在无意义的生活之中的一种意义。
念经(五
日更是一种念经的形式。以日更的形式保持着念经的持续。
多年前,听刘老刘良华老师提到他的每天写字,写作,日记。他说要是自己哪一天没有写,已经躺在床上睡觉了。他会突然间觉得床边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鲁迅,鲁迅指着他说:要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这时他会从床上蹦起来,赶紧坐到书桌前,写下当天的日记,写下当天的感觉,然后再回到床上去睡觉。
所有的念经者,如果都能够到了这一程度。能够感觉到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的力量之后,那么这就达到了一种意念之力。
念经是会产生意念力的。
5人点赞
念经(六
余华当年是一个整天看着别人嘴巴里那一副难看的牙齿的牙医,他想着改变自己的工作,就像他的同学在县文联里工作一样,在街上晃来晃去就有工资领。余华心中有想法,然后就开始有行动,他通过了解弄清楚了,要去文联工作,要会写作,作品至少要在报刊杂志上发一两篇文章出来,就有可能调到文联里面去工作。于是于华就开始写作。他觉得拿着笔在纸上写字,总比拿着刀对着别人嘴巴里牙齿,要让他觉得日子好过一些。但是,有一件事让他很是感到烦恼,那就是写作是要让自己屁股坐在椅子上。
余华后来总结了这个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屁股与椅子之间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念经呢?
这种感情,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
我回想自己了近一年多来的写字,已经有了700天坚持不断地写字日更。有了700天坚持不断的写字日更记录所在了,我想自己大概已经建立起了如余华所说的“屁股与椅子之间的感情”起来了。
这一次,我相信已经建立起来的这种“感情”,一定不会在一朝一夕间就会消退而去的。
6人点赞
念经(七
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头脑,我们的神经,并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我们甚至连自己到底是什么,都无法准确到位地表达出来。如果 我们吃的都是完全一样的数量的食物,我们喝的都是完全一样的液体,我们呼吸的都是一样的空气,完全一样的输入,那么我们又如何成为各自不同的自己。
念经,是一种输出还是一种输入呢?
如果把吃饭,把喝水,把呼吸,看成是念经,那么这就是一种输入。如果把观赏观看,把倾听,把说话,朗读,把阅读,把思考,都当成一种输入,看成是念经,那么人与人的差异的微妙之处,大概就在这里了吧。
可见,念经是为了是成全自己。
我们在黑压压的人群之中,我们在芸芸众生之中,我们在万千人之中,为了寻找到自己,不断的念着自己的经。
念经(八
语言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具备向内与向外的张力。人类运用这种力量的能力,超过了,地球上其他的物种。
如果,我们把这种语言的力量叫做念经力,那么这种念经力表现出向内和向外的力量形式,可以分为自念经与被念经状态。
我们日常生活,大部份时间里是处于被念经状态。
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全部处于被念经状态之中,就会失去自我,自我在迷茫之中无法寻找到停泊的码头。
当一个人处于自念经状态的时候,才会不断的唤回自己。念经就是为了自己而念的。
5人点赞
念经(九
今天,一位多年前相识的心理学与教育学老师,来到公司来与我聊天。他告诉我,像我这样的人,将来可能会写出一本书。
目前,我自认为,写书这种事情,大概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下一步要做的事。这样的事应该是多年前我想要的,是我多年前我做过的事。而现在,我已不再想了。
我已不再想了的事,有很多,上述的只是其中的一件而已。原因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误把自己的书当作经,硬要别人去念,这样的人太多了。
为什么说这样的人太多了?视频时代更加容易可以看出这样多的人。刷短视频的时候,随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你面前,头头是道地讲着TA自认为的道。
这个世界,是需要念经的。这个世界,是需要自念经的,少一些逼迫他人念经的,这个世界会更好的。
视频时代,图片时代,文字时代,声音时代,或者是传统的时代,把经念给自己,会减少一些熵存在与扩散的。
要有经,经是要念的,只是,经还是念给自己听。
5人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