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来说,洞察总是大于观察。眼前有什么不重要,发现这件事背后的东西更重要。
在《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明确的提出一个问题。当手里只有5美元的时候,你要如何用这笔钱,在几个小时之内,实现上百倍的获利?
你可以有很多常规办法,也可以突破“标准”答案。
书中是让一个班级分组,不同的组,有不同的做法。有一些常规的做法,保证了一定的收入,比如2个小时赚了几元。
但真正百倍获利的小组,做法是超出常规的。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如何能做到多倍获利。
方法a
有同学发现,到了吃饭时间,门餐厅门口往往会排很长的队,很难等到位子。他们决定在那些不想花时间排队等候的人身上赚钱。
于是他们两人一组,分头向好几家餐厅预订座位。用餐时间快到时,再把订到的座位卖给不想在长长队伍中等待的人,每个位子最多可以卖到20 美元!
方法b
而另一个小组的方法更简单。他们在学生宿舍前面支了一个摊位,免费检测自行车轮胎的气压,如果轮胎需要充气的话,就收取1 美元的费用。
方法c
最重要的,就是这最后一组同学的做法。他们完全转换了形势,拿到了主动权。他们最终成功赚得650 美元。
赚钱最多的那一组学生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最有用的资产,不是那5美元,也不是2小时的活动时间,而是周一课堂展示的那宝贵的3分钟。
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世界名校,不仅学生挤破了头想进,公司也挤破了头希望在里面招人。他们把这3分钟出售给一家公司,让他们打招聘广告。
就这样简简单单,3分钟赚了650美元。
他们卖的既不是自己的体力劳动,也不是普通的商品或者服务,而是班上的同。
他们完全放弃存量,这是最难的事情,跳出原来的窠臼,转而用更大的视野去审视眼下的问题。
01
那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能做到像第三组同学一样,跳出局限去看问题呢?
有时候明明一些不起眼的东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往往就是那一线之隔,决定命运。看似是没想到,其实是想不到。
而主动权,就是要拿到选择之外的那个选项。
我们在陷于两难处境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有一个职场故事是这样的。老板让一个人在挣得更多和干得更清闲两个职位之间选,结果呢,他选了最能照顾家庭的那个。
这才是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
你让我在左右选择,我自己却能找到另外的道路。
这就是真正的积极主动。如果这是个选择题的话,你不管是选1还是选2,其实都是在做人家的题目。
就像冯小刚对姜文的评价。别的演员是你给他什么,他就演什么。
姜文演戏不是那样,他会站在导演的角度,反复琢磨这个角色到底怎么演最好。
换句话说,姜文就超越了演员的身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02
拿到主动权,是转换局势的本质。
让我们看看《小李飞刀》中的反派王怜花,是如何在失败之后,还保有主动权的。
当无花败于香帅时,无花的神色和古龙的笔调一样冷静:“很好,我今日总算证实,我的确不是你的对手。(输了便是死亡,这是一个大反派战败后的反应,我怎么觉着他像是赢了一样呢?)
楚留香叹了口气,道:“你虽已输了,但无论如何,你的确输得很有风度。”
无花发出一声短促的笑,道:“我若胜了,会更有风度的,只可惜这件事已永远没有机会证实了.....
有一本小说,叫做遥远的救世主。
其中有一个主人公,丁元英,得罪了人,被仇家找到之后,先问仇家,你喝什么茶水。然后就自顾自的泡茶,这个反应让仇家愣了,坐下来放下枪跟他一起喝茶了。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场景,就是对一个人能力最终级考察,任何时刻做最后的固定反应,拿回主动权。
这说起来简单,但真做起来,首先第一个就要求人超越本能的应激反应。
换做常人被仇家找上门,本能反应至少应该是紧张或反抗。
能超越这一层,至少就要求我们,时刻准备着......
电影《铁拳男人》里一个经典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
昔日拳王生活已无以为继,但妻子为了他的生命安全考虑,仍坚持反对他去打拳。他是这么说服妻子的——让我上场,至少,我知道对手在哪。
那就是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贫穷压倒了硬汉,但他却怎么也想不明白,让他家境越来越差的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
超越应激反应,不是具体的要面对什么,但却比有对手还难。是不断的挑战自己的各个弱点……
你不知道要防备什么,只能不断的让自己变好。对手不再是别人,而是转到了自己身上。
不断剔除那些不当的行为习惯,以至于让自己变得更好。
重视自己的想法,却又要在改变的时候,不把自己的感受当回事。
03
最可怕的,就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不知道。
成长真正的烦恼是找不到变得更好的路径,而不是已有了路径还在犹豫要不要前进那一步。
从身边有限的资源,去找能获得主动权的武器。
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一定是能够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机遇的人。他们会用一些创新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然而大部分人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问题似乎无法解决。因此忽视了那些有创造性的方法,即使这方法摆在眼前,也都被他们错过了。
这不是简单的嘴上说说,或多看几本书,多知道一些道理就能完成的事。这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更主动。
遇到问题,我们习惯性的会想到那些老套的“标准”答案。不会重新审视问题,也不能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观察问题。
其实,揭开这层蒙眼布,世界就会变得很不同,到处充满机遇。
那些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坚信,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再不会轻易言败,因为就在你周围,总有那么多问题是等着你去解决的。
04
积极主动的心态是什么样呢?
不用别人指挥,就能够创造性的发现有更多的事等待解决的人。
外界看,好像有的选,自己其实知道,根本没得选.。
一件事儿做了就比不做好,一个机会抓了就比不抓强。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打开问题清单一看,等着解决的问题还有那么多,他会轻易允许自己不去面对?只要有时间,精力,能不选择迎上去解决?
改变——就是一直做那些不惯着自己的选择题。
维持目前“足够好”的现状,相比另一个不确定性极大的选择,当然是要安逸得多。多数人都满足于迈出小小的、可靠的步伐,这样虽然走不远,但也不至于惹麻烦。
作者说他也犯过同样的错,他把这称之为“问题无视症”。
大约15 年前,我丈夫麦克送给我一部手机,当时手机还远没有普及,我也并不认为自己需要一部手机。实际上,我甚至有些恼火,心想这下又多了一个闲置的电子玩意。
麦克催我用上一周试试,两天后,我发现自己已经不能没有手机了。我每天至少有两小时在讲电话,开车的时候也能跟朋友、同事联系了。现在,每当我看到可能是突破性的新想法时,我就会提醒自己时时牢记初次使用手机的经历。
去尝试,不行还可以退回来。除非你想永远呆在原地......
05
要战胜这面盾牌,未必要用手里握着的那根矛。
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发现事物间隐秘的关联,进而解决这些看似并不相关的问题。
有一个年轻女孩搬家的例子,那个女孩有一些大件家具要搬到新公寓去,但女孩不知道凭一己之力,怎样才能搬动那些大家伙。
正一筹莫展之际,她突然瞥见了公寓中的一箱葡萄酒,那还是几周前开晚会剩下的。女孩灵机一动,有了!她登录了一家社区论坛网,在上面发布信息说:谁能把我的家具载过海湾大桥,就送他一箱葡萄酒。几小时后,女孩搬走了所有家具。那箱葡萄酒原来只能躺在角落里落灰,这下却变成了有价值的“货币”。
人生是一场开卷考试。上学时考试,答对最重要。现实恰恰相反。能把这件事做完,比想的周到却还没开始,要有意义的多。
离开学校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老师,要判断自己需要了解什么,从哪里寻找信息,以及怎样才能掌握这些信息。
一位公司 CEO 走到我面前感慨地说,他特别希望能重返校园,接受各种开放式问题的挑战,以便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我敢肯定,这位 CEO 每天都会面对来自现实生活的形形色色的挑战,并不自觉地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思考着问题,而且他已从中获益匪浅。遗憾的是,他没发现创新其实是与他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他以为我布置的任务只有在学校这样的可控环境下才能操作。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20年前,第二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你不用等达到某个特定等级(比如人生巅峰)才能迎接各种挑战。现在——就是最佳时机。
写在最后
正确和有用之间未必相等。有时,做的歪歪扭扭,却也能解决问题。生活里的问题,没什么标准答案。
拿我们过去常在一起打篮球的老赵来说,他投篮姿势奇怪无比,完全不符合投篮要求的姿势。但人家命中率高,分组的时候,大家都想和老赵分到一组。
你看,在这个场景下,好不好看不重要,能赢就行。老赵就是球场上的“人生赢家”。
总想找一个一劳永逸的终极解决办法,和先搞定眼下这几个问题,其它再说。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行事风格。
选择哪个都可以,最重要的是直面自己。
就像《亮剑》里的李云龙说的那样,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