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人比人,气死人”,“比较产生伤害”,“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的确,生活这本书里里外外充斥着发人深省的哲理,今天我就“比较”发表一下一己之见。
人生的烦恼,大多源于攀比
文学家歌德说:“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两只青蛙没事总是拿对方作比较。有一天它们俩为了比谁的身体大,就不断鼓气,比赛中它们谁也不肯向对方妥协,最后因为身体极度膨胀炸裂而死。故事中的两只青蛙,映射了多少现实生活中盲目攀比的人。
身边有这样一个小姐妹,因为跟人赌气按揭买了一辆二十多万元的车,由于工作不稳定,每个月的工资能维持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已经不错了,现在老公打工挣得钱多半还了车贷哪有精力顾及她们娘俩。不光如此,一年下来她发现开车用车的机会竟然屈指可数。
周末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莉满脸焦虑时而长吁时而短叹,看她兴致不高,赶忙询问原因,她忿忿抱怨:“咱过得这叫啥日子嘛!市场上买个菜还跟人讨价还价半天,孩子吃穿住用行我是精打细算,就这还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咱同学娟子,人家在深圳都买了三套房子了,上下班出行坐骑都是奔驰!”言语里充斥着羡慕,恨不得她口中的那人就是自己。看她如此怅然,如此焦虑,我赶忙安慰:“哎呀!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哩,不是有句话:‘宁可在自行车上笑,不在宝马车里哭’吗?咱们这日子不也挺好的嘛!”“唉呀,我就不赞成你的观点,人家喔日子,我只要过上一天就心满意足了!”她依然固执己见,深陷自己的焦虑中。见开导无效,我只得转身离开。
盲目攀比的现象简直枚不胜举,有的因为攀比而焦虑,有的甚至在焦虑中得了病,我们农村人管这叫“想钱疯”!我倒觉得极为形象。
前行的动力,也可取自比较
烦恼源于攀比,那是不是生活中就不需要比较了?当然不是,“有比较才有鉴别”嘛!
单位里,比较无处不在。领导把员工们的业绩放在一起比较,给业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同样,我们员工也时常把自己的领导和单位前任领导比,跟其他单位领导比,从而区分才能与魄力。
教育界也不例外,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学校领导们可谓煞费苦心,校际间进行横向比较,与学校往年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把这些数据作为各校质量内涵提升的金规玉律。我们老师也同样如此,每考完一次试趴在桌子上各种比较,与兄弟班级进行横向比较,寻找差距;分析各位学生的各科历次成绩,让他们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甚至我们鼓励孩子们在进行了客观认真地比较后明确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寻找一位旗鼓相当的同学作为自己的竞争比较对象,寻求精神方面的动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比较还真是挺管用,员工们在比较中清楚了自己的问题;教师们在比较中学会了反思,明确了努力方向;就连学生们也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不断取得进步。
因此我们的生活不能排斥比较,只是需要把握好尺度,拿捏好可比性。不管尺度、忽略可比性的比较就成了盲目攀比,这样的比较是自找不痛快,自毁心情。把握了尺度,重视了可比性,我们可以在比较中获取前进的动力,在事业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从而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因盲目攀比产生焦虑时,我们不妨对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来个“回头望”,发现自己成长进步的轨迹,或许今天的我们就比昨天优秀,寻找释然的充分理由,从而摆脱焦虑。
比较哲学
想起身为农民的母亲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看看前面那么多比我们强的人,回头再看看身后还有不少不如我们的人。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