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这是白居易为李白所写的《李白墓》中的诗句,也是李白一生的写照:曾经心怀壮志,写下惊天动地的诗文,但是却诗人薄命,一生不得志。
但是我们依旧喜欢李白,喜欢那个狂放不羁、豪放大气,可以勇敢地为自己而活,出走半生,历尽千帆,归来依旧是少年的李白。
尤其是在看了由为你读诗主编,湘人彭二写著,符殊绘图,朱卫东朗诵的《你当像李白乘风破浪》这本图文并茂的著作以后,就更让人想不喜欢李白都很难。
因为这里的一纸李白,探见了作为一代诗仙的爱月、少年、行旅、英雄、道教、喝酒,多情这8个侧面,也对应着李白的癖好、性情、志向、情怀、信仰、遭遇和情感这八种境遇下的悲欢苦乐。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后才能明白,为何月光仍是少年的月光。
并且看了《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这本书后,我们不仅会更爱李白,也会很难不爱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太美了,它美就美在:书美,诗美,意更美。
01 书美
这本书的书封很美。书封采用了仿皮质感的纸张。上半部写着“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这几个遒劲有力、舒展飘逸的紫红色行楷大字紧抓眼球,震撼心底。紫红色书名大字下面是米黄色的底色,大约占了整个版面的2/5,仔细一看还暗藏着白色的竖行文字,写的全是李白的名诗佳句。
下面3/5的版面是波涛汹涌、黄浪滔天的滚滚江水。屹立江水前面的李白,或许是又处于醉酒诗兴大发的状态中,潇洒地扔掉了头顶的帽子,腰间的飘带随风飞舞。李白张开双臂,仰天闭目倾听与感受着风浪的轰鸣与洗礼。一个狂放潇洒、才情四溢的李白跃然纸上。
封底的设计一脉相承,也是米黄色的底色上是红色的娟秀字体,用凝炼精辟的文字对全书内容做了总结介绍。
开篇的两句话“醒一醒,张开翅膀,李白邀你扶摇直上九万里。不走寻常路,永远是少年,活个潇洒就像李太白”,让人顿时心绪荡漾,充满力量。
不经意间翻开书封,没想到书封的背面竟然另有玄机,里面是一幅知名国风画家符殊所作的整整一长版《少年与月光》的画作。漆黑的夜空下,皎洁的月光中,缕缕祥云上,有一群古风少年仙袂飘舞,马儿狂奔嘶鸣。
书中还穿插了多幅国风画家符殊专门为李白所作的插画,每一幅都把李白的形态与灵魂勾勒得栩栩如生,一个活生生的李白瞬间跃然纸上。另外,书中也还有很多唐代镶有奇珍异宝的器皿文物的插图。正可谓为读者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
所以,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书美。
02 诗美
既然是写李白的书,那自然离不开诗。李白的诗自然是美的。
李白喜爱月亮是出了名的,所以在李白的诗中,对月亮的刻画描写那真是张口即来。有思乡时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孤独时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然还有豪情壮志时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对于李白来说,无论世事多么沧桑变化,他永远是少年。因为少年是天真的、无畏的、潇洒的。所以他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爱旅行,一生都在路上,想要让他停止旅行是不可能的。在路上他看到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看到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并且还“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另外他还看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孤帆远影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是有侠客梦的,所以他一直梦想着仗剑走天涯,像个大侠一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秋霜切玉剑,若日明珠袍”“杀-人如剪草,剧孟同遨游”“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却秦振英声,后世仰卧照”,以及“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李白信仰道教,喜欢道教出世的潇洒闲逸,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常常寻仙访道。在向往道教的时候说,“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在《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时,他发出“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的感叹;在迫切成仙时说,“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再想得到不老药时说,“安得不死药,高飞像蓬瀛?”;在离成仙目标越来越远时说,“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最后“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李白爱酒,离了酒不行,所以“将进酒,杯莫停”。正如杜甫在《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称为酒仙。
孤独的时候“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与朋友在一起时“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尽觞”;烦恼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不过,他最喜欢的是“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李白喝酒喝得特别骄傲,特别理直气壮,所以他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喝了酒的李白容易发狂,所以他说“我窃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正如杜甫评价李白的那样,“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喝了酒的李白可以拒绝皇帝,还自称自己是酒中的神仙。
李白是孤独的,哪怕是在事业巅峰时期,他也是孤独的。孤独的时候他只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或者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喜欢自由,不喜束缚,所以他是一个多情却似总无情的浪子。而情,也是李白诗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想到可怜的孩子们“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也不禁悲从中来,“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和“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想到聚少离多的妻子,他写到,“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想到抛弃他跟别人跑掉的第二任妻子,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写到,“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长相思时他写到,“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03意更美
这本写李白的书美,李白的诗亦美,那么这本书中的诗所反映出的意境自然更美。
首先,李白豪爽狂放、恣意绽放,却远行一生,忽略亲情,看似无情却有情。
李白喜欢在路上迎着风,迎向远方的天空的感觉。他一生的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攀登过80多座山峰。尽管他爱自己的故乡,也爱自己的家人,但是故乡和妻儿都留不住他远行的脚步。但他却把故乡和家人藏在心底,也流于笔端,然后擦一擦眼泪,又决然地踏上向远方出发的行程。
他的原配任劳任怨却早早离世,一双儿女寄人篱下无人怜。李白也曾经专门为原配和儿女作诗,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而后来再娶的刘氏对李白的孩子薄情寡义,并且本身又水性杨花,跟一个商人跑了,弃李白而去,独留李白一个人在那里愤愤然地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愤恨和谴责。
所以说,李白其实并不寡情,而是对家人、爱人、友人都怀着深深的情义,即使对仅有一饭之恩的农妇也充满了感激。
并且李白虽是很有钱的富家公子,钱多得怎么花也花不完,但他却从来不会挥金如土,既没有在寸土寸金的长安买房,也没有把钱用来投资为自己谋求晋身之阶。而是特别轻财好施,接济落魄之人。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只是去东边的扬州游玩了一年,就散钱30万去救济生活落魄的读书人。
所以说,李白看似薄情,其实是一个多情却似总无情的浪子。
其次,李白纵有凌云志,却宦海沉浮壮志未酬,人生也屡遭波折,但他依旧却充满诗情画意,历尽千帆归来依旧是少年。
李白崇拜英雄,壮志在心,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英雄。所以一诺千金、扶危济困、事成不求报答、低调不慕功名,为正义一往无前。
但同时他也渴望能够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希望能达成像鲁仲连一样不朽的功业。所以,李白20多岁就开始仗剑去国,思亲远游然而辗转半生却一无所有。他藐视权贵,平交王侯,对他来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言外之意,什么也没有让自己开心最重要。
04后记
这就是李白的一生,永远是一个站在巨浪之前面部改色的少年,活得肆意而又张狂。
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他依然是那个充满力量的李白,他自比为高蹈飞翔的大鹏所余之风,可以激荡万世。
这才是生命本来的模样。
喂,快醒一醒,张开翅膀,
读读《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
李白将会邀你扶摇直上九万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