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一性的渐成(续四)

同一性的渐成(续四)

作者: 如一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09:08 被阅读19次

    6、超出同一性之成年早期:亲密&孤独

    超出同一性指的是青年期以后的生命和同一性的应用,以及同一性的其他形式在生命的后面几个阶段中的回复。

    ——超出不是超越。

    首先出现的是亲密危机。……对自己的同一性没有把握的青少年总是躲避人际间的亲密关系,或者使自己陷入一种“乱七八糟”的亲密动作之中,既无真实的融合,也不是真正的自我放弃。当青少年在青年后期或成人早期还没有完成这种与别人的——以及与自己内心资源的——亲密关系时,他只能拘泥于刻板似的人际关系而不能保持一种深邃的孤独感。

    ——心理学与哲学其实是一致的,在指出人的“深邃的孤独感”这一点上,这几乎就是哲学。真正的学问,就是在现象深处指向人的本质。这一阶段亲密归亲密,但不能成为丧失自我,前文提到的“自我放弃”不是丧失,放弃的是不合作的封闭,但不是丧失清醒意识的消弭,否则就没有个人了。个人可以在与人的交流中丰富但不会丧失。

    亲密的对立面是远离,蓄意的抛弃、孤立,如果有必要便去摧毁对自己似乎有危险的那些人和势力。因此,远离的需要所产生的持久性后果,便是准备好固守自己的亲密和团结的领地,以一种把熟人和生人之间的“微小差异”进行过高估计的执拗眼光看待一切外来人。这种偏见可以用之于政治、战争,而且从最强者和最优秀分子那里获得了忠诚的自我牺牲和屠杀的准备。在与自我一致的人之间的合作和反对中,以及所体验到的亲密、竞争和好斗的关系中还可以看到青年人危险的残余。但当成人的责任范围逐渐明确时,当竞争冲突、肉欲结合、无情敌对各方分化开来时,他们终于要变得服从于作为成年人标志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接受了青年期的意识形态和儿童期的道德教育而产生出来。

    ——生人熟人的微小差异的论述,依附在强者身边效忠的意识,这都是自我不足但还要展示的表现,于是就成为一群而不是个体。这些是人发展中的一些迷失,乃至忘记了超我的道德感,经历一番拼搏或者实践后,终于回归到道德上。埃里克森说这是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的结果,我不知道其本意是什么,但这种表述似乎道德感成为外在的要求,我觉得这不对。

    有人问弗洛伊德:“一个人哪些方面做得很好才算一个正常人?”“爱情和工作(to love and to work)。”弗洛伊德的爱情指的是宽宏大量和性爱;爱情和工作指的是一种普遍的工作创造性,但又不使人专心致志到那种程度,以致于失去一个作为有性欲的和表示爱的人的权利和能力。

    ——爱和工作,这里是动词,指的是能开放自己,接纳他人,投入创造,发展自我。

    这个阶段的人,“我们就是我们所爱的了。”

    ——这是一只在使用的描述各阶段的一个公式。你所爱的人与事,就是你本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一性的渐成(续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as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