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为止,缙云山的项目已经基本是搁置的状态了。可是我对缙云山相关的研究还是没有停止。
1 项目的背景“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张秋池”是李商隐在巴渝之地写下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张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在诗里面出现了两次,而巴山也就代表了缙云山,所以我们的项目要以政府的意愿——“巴山夜雨”为突破口为主题。在离我们的项目基地很近有一个叫做金刚村的古村,他们的古村开发者也是以巴山夜雨为主题,也是李商隐的诗词作为历史的追寻根基。“巴山夜雨”到底属于哪里成为了一个商业事件,谁占有了这个名,谁也就能成为“巴山夜雨”的主人,也就有了推广自己的项目文化的正当权利和文化历史的正当使用权利。
2 "巴山"之争
且不提“巴山夜雨”是属于金刚村,还是属于白云村,其实就连“巴山”是否是缙云山,都是有待论证的。
虽然我在做这个项目,我也信誓旦旦的说:巴山就是缙云山。我还为此列出了三条理由。
第一,李商隐写下《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时候,刚好是在西南地区的巴山,而古时候称巴山的就是在成渝地区,也就是3个可能,巫山、峨眉山、缙云山。
第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秋天在下雨,而峨眉山秋天已经开始初雪了,不应是下雨。
第三,秋雨让池塘中的水都满到溢出来了,秋雨的余量应该是很大的。巫山在秋天是没有多大的雨水量的,而缙云山的秋天85%的时间都是在下雨。
所以,巴山就是缙云山。
3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其实我自己知道,我就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第一,唐代的时候所谓巴山应该是川渝这一代,古时候所谓的山,特别是诗词里面出现的山不会特指哪座山。研究李商隐的到巴蜀的路径大致能判断出李商隐到过现在的重庆境内。第二,兴许那一年的雨量很大,秋雨就是很多,兴许那一年就是很热,入冬都还没有下雪而是秋雨。“涨秋池”谁知道那个池子有多大呢,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荷花盆呢。说了那些理由,也就是自圆其说罢了。
4 权利之争
由此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前几年名人之争,故居之争,此类的事件,或许不是为了文化的正名,或许最后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真实的,争名争的是利益,争的是权利。那么以权利之名让文化得以发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这样来看多少的真实又有什么重要呢?
备注:我在知网上查找相关的论文,只有一篇叫做《巴山·巴水·夜雨寺》的论文讨论过“巴山夜雨”的实际地理位置,还是发表于2017年,或许是这几年对文化的关注多了起来,对这些诗词的地点关注的人才渐渐多起来了。
—— 2019.01.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