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有这么一个房间,只要身处其中,喊出的一切愿望都能成真。
那么,你想要什么?
在《心愿房间》这部电影里,马特和凯特夫妻俩就摊上了这样的“好事”。
马特是个没灵感的画家,凯特是个还不错的翻译,两人告别了繁华的纽约,来到乡下,准备开始悠闲的慢生活。
影片开头,是他们即将入住的老房子的特写。窗户边似雪的灰尘,脱落颜色的家具,破旧的印花墙纸,以及幽暗走廊两侧忽闪的壁灯,奠定了阴沉的基调。
凯特和马特的新家新房子要装修,老房子更要装修,马特两口子没(钱)请工人,亲力亲为,干的热火朝天,结果有了些意外收获。
凯特在客厅捡到一只死掉的鸟,打算找个地方埋了。可一晃神,它就消失了。
死去的鸟马特则捡到一把钥匙样的金属片,接着又找到了一扇锁孔吻合的隐蔽铁门。他进去查探,电灯却灭了。
来修电路的电工无意透露,这个老房子里曾发生过一起谋杀案——身份不明的青年罗伊杀死了在此居住的年轻夫妻。
夜晚,忙碌一天的马特走进那个隐蔽的小屋,用威士忌犒劳自己,一瓶下肚,不够过瘾,他想再来一瓶。
忽然,灯次啦次啦地闪了几下,灭掉,再亮起时,原本空无一物的地板上多了一瓶酒,一瓶一模一样的酒。
突然多了一瓶酒第二天,凯特看见小屋里堆着琳琅满目的东西,讶异于它们是从哪来的。而马特则激动得炫耀着手里的油画,那是一幅梵高的《自画像》。
在马特的引导下,凯特也了解到这个房间的奥妙——只要说出某个物品的名字,它就会凭空出现。
丈夫的喜悦驱散了凯特起初的担忧,两人欲望的阀门就此大开。
他俩穿着盛装跳起舞,玩起Cosplay的情趣游戏,在纸醉金迷,美酒珍馐中,暂时抛开了所有烦恼,只与极乐相拥。
冰块大的钻石然而,第二天,啥都有了的凯特却郁郁寡欢地坐在秋千上,原来她和马特先后有过两个孩子,都不幸夭折。
马特鼓励妻子和他再试一次,可凯特害怕承受第三次丧子之痛。
马特不知道怎么安慰凯特,独自去兜风,回来后却意外地“喜当爹”了。
原来凯特选择了一条捷径,通过心愿房间直接造了个婴儿。
这么离谱的事,马特自然不愿意接受,警告凯特,孩子从哪来的回哪去!
凯特自然不忍心,马特也下不去手(开不了口),只好收养这个婴儿。
经历“喜当爹”风波后,马特决心弄清楚心愿房间的原理,唯一的办法是去关押罗伊的精神病院寻找答案。临走时,他从许愿得来的美元堆里抓了两把钞票。
遗憾地是,此行一无所获,罗伊只警告他趁早离开那里。
罗伊的警告回家路上,马特给汽车加油,付钱时惊讶地发现口袋里的美元成了一把灰。
他又做了几次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在心愿房间里创造的任何东西,一旦出了这个老房子都会化为灰尘。
只剩一半的《自画像》他选择保守这个秘密,直到不知情的凯特抱着婴儿出门。
听见妻子惊慌失措的求救声,马特于心不忍,救回了婴儿。
奇怪的是,刚刚才几个月大的婴儿,转眼就长成了七八岁大的男童。
凯特给他取名为“沙恩”。她教沙恩读书写字,可沙恩却因为不能出去玩而脾气暴躁,极具攻击性。
马特发现了一张设计图,原来这个老房子本身就是台巨大的机器,墙壁里,地板下,都密密麻麻地铺满了电线。
墙壁里全是电线沙恩也得知了心愿房间的奥妙,他甚至在里面造了一整片森林,还堆起雪人。
从精神病院突然打来一通电话,罗伊神神叨叨说了一大段话,甚至还引用了尼采的名言,只为了告诉马特,唯有创造沙恩的凯特死,沙恩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偷听电话的凯特知道了解救之术,打算开车自杀,一命换一命。最后没能狠下心。
而留在家里的马特和沙恩之间则爆发了一场骂战,面对沙恩的质问,马特忍无可忍说出了真相。
——你无父无母,只是那间房里造出来的!出去后就会变老,直到化成灰!
因为武力值的不对等,沙恩服软了,还主动示好让马特给他讲故事。
一路狂飙的凯特回到家,看见父子俩和睦的睡在一起,眼眶湿润,觉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么温馨的时刻,马特提出要做些少儿不宜的事,还再三保证沙恩已经睡了。紧接着门缝里的一双眼睛就旁观了全过程。
为了从马特手里抢回凯特,沙恩通过自残行为长成了一个精壮的小伙子,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使枪。
一番争吵后,马特和沙恩扭打在一起,而遭误伤的凯特昏迷了过去。
凯特睁开眼,看见马特关切地看着自己。痛苦过后,她接受了沙恩死亡的事实,准备和马特好好过日子。
而另一边,马特才从昏迷中苏醒,原来他才是那场打斗的战败者。
他苦寻妻子无果,意识到沙恩将凯特挟持进了心愿房间。为了救心爱的人,他只有凿穿墙壁。
根据生活细节,凯特分辨出眼前的马特是冒牌货,惊恐地想要逃走,却未能如愿,反而被沙恩打晕,做起爱做的事。
马特终于赶到,和凯特会合后,经历一番苦斗将沙恩关在了老房子外面。
在灿烂的阳光里,沙恩迅速老化。凯特痛苦地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
一个月后,凯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抬起头,对视着镜头,像在询问观众,她该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这部电影杂糅了各种类型片的元素,比如悬疑,比如爱情,比如科幻,比如动作,以为能照顾到口味各异的观众,可一锅乱炖,完全不讲章法,得到的只能是一道黑暗料理。
影片的情节设置还算合理,既有前期的卖点——令人愿望成真的房间,也有中期的反转——许愿得来的东西无法带走,以及后期的爆点——人和人造人的决战。
可为什么无法让观众产生认同感、代入感,以至于整个观影过程游离在外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角色都是为情节服务的,仿佛提线木偶,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以男主角马特为例,整体而言,他是个爱妻子的丈夫,这点倒很明确。可一旦有涉及到沙恩的情节,他整个人就开始左右摇摆了。
一开始他心慈手软,放弃消灭婴儿,尚可以归因于不想妻子伤心。
中间隐瞒人造物离开老房子会消失,也可以归因于不想妻子担心。
可之后,明明知道婴儿出门会灰飞烟灭,却只装样子阻拦几下,难道事后就不怕妻子伤心吗?为什么此时不能和盘托出呢?
编剧:因为得让沙恩长大!
此外,马特购买手枪和整宿鬼画符的事也莫名其妙。难道只是为了沙恩成年后拿枪射他,只是为了方便沙恩和凯特交流情感,说些永世在一起的话吗?
还有,凯特自杀未遂回来后,他突然的精虫上脑,显然只是为了情节服务,让沙恩有样学样,以便引出最后的结局。
其实,担任编剧传声筒这件事,最在行的是精神病院的罗伊。
他在整个影片里只出场过两次,第一次是马特主动去找他,他爱搭不理,酷酷地说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废话。
第二次,却主动来电,还掐好时间特意在影片的三分之二处,马特问一句,他吧嗒吧嗒说一堆,完美达成了推动剧情走向高潮的使命——然后继续潜水。
当然,罗伊的话还是挺关键的,比如这句,“上帝必须死”。这既是编剧给出的能让人造人自由的设定,又是整部电影的“题眼”。
它告诉我们,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让我们先回到那个老房子,说回那台巨大的许愿机器。单看构造,它其实十分简单,仅由两部分组成,能源和电线,类似于《回到未来》里的时间机器,可以归结为“蒸汽朋克”精神的产物。
上帝必须死“蒸汽朋克”对于科技有一种乐观的幻想,认为科技无所不能,可以发明创造任何东西,而这恰好契合了心愿房间的功能。
但整部影片却没有呈现出“蒸汽朋克”式的乐观,反而是向下的。或者说,正因为心愿房间能创造一切,马特和凯特夫妻才遭到噩梦的吞噬。
而沙恩,这个可怜的人造人,又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克隆人,他们同样无父无母。再结合那句话,“上帝必须死”,影片想告诉我们的事已不言而喻。
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够拥有媲美神力的科学技术,等到那一天,希望“上帝们”在创造万物前能好好想一想,再想一想,那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毕竟,自由是无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