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辞官与改行

辞官与改行

作者: 尹成果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08:57 被阅读0次

从严格意义上讲,老李和老张不算什么官。可他们人在机关,又不穿工服,还名正言顺的在办公室里办公。在工人看来,他们就是官。

可他们并不满足,却铁了心的要下基层当工人。因为那时候工人是领导阶级,干部只是人民的勤务员。他们自己也说,我们算什么官,一没职务,二没级别,说好听点,是不穿工服的工人,说难听点,我们就是听命于人的奴才……

可想当年,就连毛主席都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难怪老李老张要下基层当工人。当然,当年老李和老张倒不是想做“领导阶级”,或想做“国家主人”,他们之所以自愿放弃干部职务,而心甘情愿的来基层当工人。是因为那时工人和干部的工资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粮食供应不同。当年的粮食供应,是以劳动强度为标准的。重体力劳动,每月43斤,一般体力劳动每月41斤,干部每月32斤,一般市民每月23斤。

老李和老张饭量很大,虽然机关工作消耗不多,可他们年轻力壮,别说36斤,就是再增加5斤,他们也不敢放开肚子吃饭。但定量多了总比少了好,多一点是一点,他们经不住5斤粮食的诱惑,为了多吃5斤粮食,这才放弃干部职务,来基层当了工人。

他们刚到基层时,人们还以为他们犯了错误。当听说是为多吃五5斤粮食,而放弃仕途的时侯,很多人都说他们是目光短浅。可老李却不以为然。说“千里做官为了吃穿”,管他工人干部,先吃饱肚子再说。

定量增加以后,老张还不知足,他要干别人有求于他的工作。这也是当时许多工人都想改行的根本原因。因为那时候没有市场,很多生活用品,你就是有钱也无处去买。只要你能为别人办点事,别人就能满足你的要求。比如你能为别人做一个煤油炉子,那么别人就可以在粮店里为你挑最好的面粉……

听一个在煤矿工作过的人说,想当年拉煤,就是“有面子的没面子,没面子的烧面子。”你要在煤矿没熟人,缴同样的钱,你拉的却是煤沫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老张终于改行。虽然不再当官,可有求于他的人却越来越多……

人性总是在利益交换中时隐时现。但总的原则,从来都是“无利不早起”。你不能给予别人,别人不会帮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益相互交换。甚至是权钱交易……

在人的潜意识里,升官总是与发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旦升官不能发财,甚至粮食定量还要减下来的时候,许多人便不愿意做官了。如果现在再执行“升官不发财,粮食定量减下来”的政策,那么当官的恐怕就不是现在这帮人了……

相关文章

  • 改行

    改行改行改行

  • 陶渊明集 辞官与乞食

    陶渊明几经出世入世,最终决定归隐。但陶渊明既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大商人,虽有几亩田地,也仅仅能解决温饱而已。陶渊明性...

  • 归园田记

    “你说什么,你辞官了?” “是,我辞官了。” “为什么要辞官啊?你不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吗?” ...

  • 2018-09-21陶渊明辞官图

    陶渊明辞官图 明 陈洪绶《陶渊明辞官图》 38.5×170厘米 对于收藏的陈洪绶《陶渊明辞官图》,徐悲鸿感触颇深。...

  • 辞官归隐

    上一级我们讲到周王朝已衰落,苌弘违天命提出扩建王城,所以苌弘不得好死。赵氏在牢牢控制晋国政权后,准备找周天子兴师问...

  • 拼命辞官

    2019年10日19日 曾国藩说:“知人之道,总须多见几次,亲加察看”,对于准备要用的人,曾国藩不仅要亲加察看,...

  • 辞官有感

    体制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有人经过千军万马的厮杀而挤破了头进来,有人想就此离去追寻自己内心...

  • 改行

    丢下眼前那块耕耘已久的熟悉土地 可你偏要探索遥远陌生的领域 那是需要怎样的智慧和勇气 无奈地我挤占了他人有限的空间...

  • 改行

    算算岁数一把, 想想一事无成。 半道改行种葱, 喂只大鸟看门。

  • 改行

    我是个在生活里比较粗心大意的人,在生活中也多次发生被小偷光顾的情况,包括手机、钱包、电动车等,也可以说运气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辞官与改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cv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