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游记
灵悦寺里找灵悦

灵悦寺里找灵悦

作者: 青城老怪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16:51 被阅读0次

    灵悦寺里找灵悦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西街路北,有一处古木参天绿树鲜花掩映的古建筑群,它就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建筑灵悦寺。

    据传清代喀喇沁右翼旗第五代多罗杜棱郡王噶勒藏在此仿修宫殿,听说康熙皇帝要来巡幸,怕降罪,就赶紧加塑神像,改为喇嘛庙,取神灵保佑、诸事吉祥之意,起名“灵悦寺”。

    灵悦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为典型汉藏结合式庙宇。寺坐北面南,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山门起,依次排列有前殿(天王殿)、嘛呢亭、大雄宝殿、经堂和藏经殿,两侧分列钟鼓楼、配殿及厢房,另有执事喇嘛东西房共100余间。建筑形制包含有庑殿式、四角、圆形攒尖式、硬山式、歇山与歇山重檐等六种形制,结构皆属大木结构构制。

    灵悦寺建筑风格与中原相仿,门殿3间为山门,通道两侧立有泥塑佛像四尊,钟、鼓二楼各列两旁,前殿正中供奉的是宗喀巴铜像,两旁是泥塑金钢,前殿之后建有嘛呢亭,嘛呢亭内设有“转经”,轮壁刻有“嘛呢叭咪哞”梵文六字真言。大殿宏伟壮观,内有大小佛像百余尊。每年正月和六月,全寺喇嘛聚此诵经成为定制。藏经殿藏有各种经卷二百余部。由于藏传佛教在清代成为蒙古族的一致信仰,因此这座瑰丽殿堂虽历经沧桑而游人不断。

    宗喀巴大师是藏转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格鲁派从十六世纪后半期开始传入,而普及于蒙古地区全境,历四个世纪之久而未衰。在格鲁派寺院中,宗喀巴大师的地位极为崇高。他的像,不仅普遍于西藏,而且遍于内蒙古地区各个角落,受人供养。宗喀巴大师入灭的旧历12月25日,成了蒙藏地区广大佛教徒的一大节日,直至今日。

    我站在了宗喀巴的佛像前,突然想到了畅销书作家当心明月所说:“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眼前的佛能超越历史吗?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以凡人的理性去观照一下藏传佛教那神秘的宗教世界。

    约在公元7世纪中赞普(即国王)松赞干布时代,印度佛教传入吐蕃(唐时对对西藏的称呼,‘蕃’应读bo)。佛教在西藏的本土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因该派僧人穿红色袈裟、戴红色僧帽,俗称“红教”)、噶举(藏语意为“佛语传承”,因该派僧人穿白色上衣,俗称“白教”)、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该派在寺庙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纹,俗你“花教”)等众多的教派。每一教派之内,又分若干支派,其中势力最大、信徒最多者为噶举、萨迦两派。据《西藏民族政教史》记载:“因此两派互争外势,故真学实行之士,日渐减少,至元末明初,显密教法衰微,除少数大德外,几不知戒律为何事,寺院僧侣尽同俗装”。这也就是说,藏传佛教到了14世纪已经呈现出一派颓废萎靡之相。

    这时,从家乡青海到西藏潜心学佛20余年的宗喀巴面对藏传佛教的混乱局面,发愿通过创立新派来重振藏传佛教。于是,他“站在所有大师肩上”博采众长,著书立说,授徒传教,创立了敬重戒律,提倡“苦行”,显宗密宗双修,偏重显宗,同时在密宗教义修炼方面吸取了佛教所有教派精华的格鲁派。格鲁,藏语意为“善律”或“善规”。据说宗喀巴为了表示自己与旧教派的决裂,毅然把帽子翻过来戴在头上,由于原来僧帽的里子是黄色的,所以,黄色僧帽就成为格鲁派的标志,也因此被俗称为黄教。

    宗喀巴重振佛教、改革佛教的举动,赋于藏传佛教长久的生命力,经由他的解释、深化,佛教教义更加贴近“人间”、贴近现实,更容易被僧俗大众所接受,因而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和信徒,而且受到当时统治西藏的噶举派第司政权(由帕木竹巴支派掌权,也叫帕竹政权)第五代法王扎巴坚参的赞赏和推崇。由此,黄教取代红教在藏传佛教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宗喀巴也被尊为“佛陀第二”(佛陀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今天,我们如有机会到西藏,可以到位于拉萨以东30公里的山上的甘丹寺拜谒,因为,甘丹寺是宗喀巴率领众弟子创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一座寺院。同时,这座寺院既是宗喀巴大师生前讲经修炼的地方,也是他最后圆寂和肉身保存的地方。这座由宗喀巴大师亲手创建的黄教第一所道场,与后来兴建的色拉寺、哲蚌寺并称为拉萨三大寺。

    据记载,宗喀巴大师共有8个弟子,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在他塑像两侧只有贾曹杰和克珠杰两位弟子呢?贾曹杰,和宗喀巴原来是师兄弟,后来在宗教辨论中败北,就甘愿拜宗喀巴为师。大师死后,他继任教派领袖,对格鲁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蒙语大海的意思)。克珠杰,也曾是宗喀巴的师兄弟,后来拜宗喀巴为师,在贾曹杰之后,继任教派领袖,他后来被追任为第一世班禅(藏语圣人的意思)。因此,他们三人在藏传佛教中被奉为师徒三尊。

    到此,我是否明白,被我一直认为“清静无为”出世的佛教世界,原来也是凡俗世界的翻版。因为,不管是大师,还是普通僧众,他们都是带着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进入佛教世界的,所以,佛教世界也只能是现实世界在精神领域的拓展和泛化。(裴聚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灵悦寺里找灵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fg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