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辩个对与错

辩个对与错

作者: 印不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3:12 被阅读9次

1.

今天开始读梁实秋的《雅舍杂文》,开篇头一篇文章是《流行的谬误》,讲的是当时的流行语如何近于谬论。

梁老信手拈来几句俚语俗谚,点评之间妙语横生让人莞尔,说得是事实,讲得确实道理。但有些观点也让我无法认同。

2.

俚语俗谚,都有其特定的使用环境,有使用者想要表达情绪的事件和心理背景,单单从字面去批判,虽无过错但也无甚意义。

再者表达目的不同,具体所指就有不同。若只是举出反例,则就和这些俚语本身一样,似是用一个无法判定范围的样本来谈论“规律”本身。以错误来反错误,无法获得普遍的认可。

具体来看,梁老在“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部分中谈到:“很多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未尝不是一句善颂善祷的话,当事人听了觉得很受用。但再想一下,一个辉煌的开始便是百分之五十成功的保证,天下有这等便宜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文中所述,常被人们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其表达的重心在于“好的开始”,而非“一半”。若因“一半”用的不可信就否定这句话的劝善,那真是种不知好歹的钻牛角尖了。

再说,这世间哪有刚刚好的“一半”可以谈?折纸能折出面积对等的两份么?我们严肃来讲这种概率无限趋近于0。我们和朋友相约9点半,若都要丝毫不差算时间,怕是没有哪一个人能做到。当然,我这样来反驳梁老,也不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钻牛角尖。

梁老在这部分又讲到:“我们国人做事擅长的一手是“五分钟热度”,再开始的时候激昂慷慨,铺张扬厉…但过不了多久,渐渐一切抛在脑后…”

从这里来看,若我们将梁老批判的目的在于勉励善始善终,这批判的作用已然达到了。

如此也正应了开篇谈到的,俚语俗谚的对与错,更多在于我们使用它的目的。

3.

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有时候用的无可厚非,另一些时候又被人批判为错误呢?

其原因莫不是理解不同。

我们用语言进行沟通,但语言的具体所指在个人的内心中却不尽相同:我们讲哲学往往要区分广义或是狭意,谈论数据也经常要明确口令。为了避免一段语言表述产生歧义,我们往往语言用更多的言语或者其他手段来解释。这就是语言的冗余部分。

但我们有追求语言的效率,于是出现了简称缩写,有了特定的指代,赋予一些短语

固定的意味,于是俚语一类便产生了。

所以我们理解这些固定的语录的时候,不能甩开它使用的环境和背景,也不能完全超脱它行程的历史条件。

这就是语言的历史积淀。

4.

也正是因为想要充分理解语言如此不易,我们更要把握交流时的目的,如此才能看清谈论的实质,避免彼此玩起一场没有裁判的“文字游戏”。

很多的辩论,莫不是这样一场“文字游戏”。

很多时候我们不单单和别人玩“文字游戏”,我们更善于、乐于和自己玩“文字游戏”。其目的便是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让自己内心坦然接受。甚至这种游戏是在潜意识里发生的,其后果只能更加可怕。

所以古人讲“正心诚意”,要的就是凡事看根本,而不是自己或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5.

“诚”固然好,懵懵懂懂过日子也不错。

都是自己要选择的人生。

相关文章

  • 辩个对与错

    1. 今天开始读梁实秋的《雅舍杂文》,开篇头一篇文章是《流行的谬误》,讲的是当时的流行语如何近于谬论。 梁老信手拈...

  • 对与错

    《对与错》 对与错,对与错,对与错。对与错很重要吗?想必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吧!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到一个陌生的城...

  • 熊海水作《思绪》

    分离情绪纠脑海,心乱闭目沉淀中。 错对难辩真与假,顺意随过一场梦。

  • 对与错,错与对

    你是对的人 却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出现 带着错误的感觉 才会找不到对的交点 他是错的人 却用对的语言对的角色出现 对...

  • 不辩人生对与错,不问尘世是与非

    俗世中人与人,事与事之间有太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纠葛。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见多了,经历多了你就明白了。 爱分对错的...

  • 祝你岁月无波澜,敬我余生不悲欢---端午独行《一、蒙自》

    《奇葩说》的辩题: 没有上进心,是对是错? 这个辩题,辩出了我的现状。 就自身而言,生活可以自主选择的机会本已不多...

  • 让灵魂精致陪我们最美的时光

    最近一期的奇葩说有这样的一个辩题—《精致穷是对还是错》,我看完了整期节目,这是个综艺节目,但里面几个辩手的论...

  • 伤寒论之条辩十八

    十八、条辩内容: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下可与之。 这个条辩是讲,如果医生开错...

  • 对与错

    1 你们这些错啊 在对的身体里 坐着大量的错 对多无语 错使用对的嘴唇 2 对与错互为参照 没结果时错是对 结果出...

  • 对与错

    生活,并不像数学一样简单,相比之下,前者或许更加复杂,更加模糊,更加使人琢磨不透。人们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辩个对与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gt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