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六层次即:系统(精神)
身份
信念、价值观
能力
行为
环境
如果把焦点放在行为和环境上,生活中就会充满困惑,通过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在家庭里定位自己的身份。男人是比女人更有力量的存在,调整男人的身份。(一家之主)
在身份层面有效转化自己的身份,既能够转化自己的身份,又能够帮助对方来转化他的身份。
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不是父母人生的附属品,他需要成为他自己,他才会有创造力,他才能够为他自己的人生创造些什么。
身份层面的自我认知:
1、调整他是他人生的主人
2、调整他在他的人生里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在陪伴孩子、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用80%的精力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的孩子,孩子就会用80%的时间去创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用80%的精力来对抗自己,用80%的精力来证明我是我自己。
改变一个人的前提不是建立在否定他之上,而是先肯定他的价值。
【身份与角色】
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定义(身份)像钻石一样,并不是角色,角色是身份的转化和提现。
(身份)它是核心,是我们的自我关系、自我认知、人格魅力、是我们作为人的特质。
我是谁?
我是一个( _______)的人?
例:我是一个快乐的人
(角色)父母、伴侣、朋友、儿子/女儿、合作伙伴、兄弟姐妹
自我修为是我们的人格魅力,修为是为我们人生各个不同系统服务的,这也是人活得更高的价值。
理解层次:上层总是管理下层
下三层是由更深层的司令部(上三层)所指导。
人生的无效往往是身份定位的无效。
身份定位:在不同的系统中切换更有效的身份定位。
身份最核心的是人格魅力、自我价值感。
人在不同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使命。
践行:
1、身份(核心)
我在学习理解六层次的时候对身份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不管在哪个系统中,好像并没有清晰的定位。而且容易在下三层游走挣扎,经常觉得精力不足,满身疲惫。所以接下来要做的不仅仅是给自己定位,转化自己的身份,并且帮助身边人转化他的身份。
2、孩子
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问女儿:“宝宝,你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女儿的回答是:我觉得我是一个创造力强、想象力丰富、爱动手的人。
然后有时候我也会为她塑造其他的一些身份,比如讲故事大王,最强大脑(经常跟小度玩猜谜游戏),识字达人…
她今天问我:妈妈,这个字我要不要在写一行?
我说:你觉得呢?你可以自己决定,写作业的目的是“会”而不是“量”…
然后女儿若有所思的说:嗯,我是我自己,我可以自己决定…
如果父母浑浑噩噩,对自己和孩子没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孩子长大后就会用80%的精力来证明自己是谁,用80%的精力来对抗父母。但如果父母在与孩子相处、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用80%的精力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就会省掉很多精力,用来探索自己和成就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她们建立身份层面的自我认知
(1)调整他是他自己人生的主人。
(2)调整他在他的人生里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真的很重要,如果不学习我们会忽略很多东西,有些连忽略都谈不上,因为我们的认知局限,根本就不知道是这么回事。
活到老,学到老。
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