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漫游山西:“不到晋祠,枉来太原”

漫游山西:“不到晋祠,枉来太原”

作者: 水湄青萍 | 来源:发表于2023-10-01 15:45 被阅读0次

文/水湄青萍

记得七八年前去山西出差,是一个初春。北方的清晨冷得紧,连柳芽儿都尚未冒出。我穿着风衣,仍禁不住抱紧胳膊。

那时,我还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因要做一期杭州山西商会的会刊,便与许多企业老板一同前往采风。后来听同事说,这趟“出差”原是主编给的福利,只是在当时,我一个人背着单反,采访兼拍摄,又生怕错过重要的细节,回来做不成文章,所以一路不曾放松过。

我想,大概也是从前做编辑时,总要吃完游完回去写文,在外人看来似乎很愉悦,但我却觉得像是完成任务,以后也就厌烦写什么游记了。

不过,那种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一旦养成,也就轻易不能改变了。加之最近在看《周作人回忆录》,觉得人生许多鲜活的细节,若没有写下来,似乎都成了浮光掠影。时间一久,再也无从忆起了,遂写下旅途中的些许见闻和感触,聊作纪念。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便是山西太原的晋祠。下了飞机,六大一小兵分两车,就近住进了临近景区的酒店。出了店门,步行即可到达,十分方便。

晋祠的外围,是一个颇大的晋祠公园,不收费,风景也怡人。只是为了赶上先一步进园的父母,也就不曾细细游玩。倒是见到挂在树上的红色山楂果,对于一个只吃过糖葫芦的南方人来说,觉得可爱又新奇。

缀满枝头的山楂,在街头随处可见

沿着公园的中轴线一直往里走,至叠水广场处,眼前便是晋祠博物馆了。除母亲生日未过,还不满60周岁,老爹和公公婆婆,凭身份证就能免费参观。婆婆那天忘了带证件,门口的收票员也未作计较,让我对山西人顿生好感。

想起曾经就职杂志社的主编也是山西人,且常年带着团队深入各个乡村拍摄流落民间的彩塑、壁画,所以晋祠这个名字是早就听熟了的。不过,更多的历史渊源,则是出门前临时看她的书了解的。现在且来说一说。

晋祠原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的祠堂,后来又经历代扩建重修,遂形成现在的规模。山西人称之为“不到晋祠,枉来太原”,历来为文人骚客的必游之处。

说到唐叔虞,倒是次日在山西博物院,读到一段《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觉得颇有趣。

《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史称唐叔虞。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

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次子,西周时期被封于唐地,成为晋国始祖,政绩斐然。后来,其子燮父继位后,迁都于晋水之畔,改国号为“晋”,又光大了叔虞开创的基业,从此拉开辉煌晋史的序幕。

只是未曾想,这一切最初却是成王偶然的一句戏言带来的。还好君无戏言,不然大概就没有如今人文底蕴深厚的三晋文化了。

我来此地,原是奔着叔虞母后所在的圣母殿,一睹书中宋代彩塑侍女像的绝世风采。然而,来到殿前,游人只可隔着围栏远远地观看,也就很难领略建筑大师梁思成所说的“一颦一笑,似诉平生”的传神之姿了。

圣母殿内的侍女像(图来自《典藏山西》)

还好,作为整个晋祠的另一大看点,即建筑本身是可以一览无余的。我并不懂古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单各种殿宇梁柱上的精致木雕,以及各样形制的屋檐装饰,细细观摩,就觉得有无穷的意味。

它们曾经或许承担着古人生活中居住、祭祀等实际功用,但如今,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世事变迁,已全然是艺术本身了。

除此之外,晋祠里面,目之所及,皆为参天古木,于我也是意外的惊喜。特别是圣母殿右侧的周柏,树龄最老的一棵,已有三千岁,据说始种于西周初年。

粗壮遒劲的树身在树根处分为两股,向左侧的殿身倒去,一部分枝干恰好为另一棵古柏所托住;另一部分则斜靠在圣母殿的屋檐上。那卧倒的样子,似像一个巍巍颤颤的老人,马上就要跌倒在地。不过,看到它枝干顶端苍翠的柏叶,就知道它依旧生气昂然地活着。

千年周柏

我的目光循着树根处,沿着树干往上望去,直到抵达它在天空中展开的树冠,心中油然生起一种敬畏。先前那份对于古代建筑留存至今而产生的历史悠久之感,在3000年而且还将更长久活下去的古树面前,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曾经,有多少人在它身旁走过啊。他们或平凡或伟大,但如今都归于尘土。如果我是植物,大概只能算作一株多年生草本吧。恰如庄子所说:“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

不觉间,天已暮色,几个人早就饥肠辘辘,女儿直嚷着要“吃点东西”。刚好有大爷在公园门口卖枣子,个头比平时水果店里卖的大许多。在亭子里坐着啃大枣,抬头瞥见一只蜘蛛正在檐上织网,它也在为自己的晚餐奔忙着呢。

晋祠内的古建筑:

相关文章

  • 在太原市悬瓮山下,我独自在晋祠里寻找湮没历史的蛛丝马迹

    晋祠是太原的第一景观,来太原一定要到晋祠一游,向来有“不到晋祠,枉来太原”之说。 晋祠在太原城西南二十余公里外的悬...

  • 霸气外漏,是什么让它稳坐“仙境”之位?

    文|尚官 人们说“到了太原不去晋祠,犹如去了北京不到紫禁城一样遗憾。”也有人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所以这次到太原...

  • 霸气外漏,是什么让它稳坐“仙境”之位?

    文|尚官 人们说“到了太原不去晋祠,犹如去了北京不到紫禁城一样遗憾。”也有人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所以这次到太原...

  • 晋祠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

  • 晋祠故事多

    《晋词志》: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

  • 晋祠故事多

    《晋词志》: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

  • 晋祠故事多

    《晋词志》: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

  • 太原:三座殿堂拼凑的“奉圣寺”

    本文为“太原:“晋祠”深度游(3) 奉圣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国家AAAA级旅游区“晋祠景区”的...

  • 晋祠

    绕了半个山西,重新回到太原,都说太原之行晋祠是必去之地,去了以后果然也是不虚此行。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

  • 太原:晋祠“晋溪书院”与王氏始祖“子乔祠”

    本文为“太原:“晋祠”深度游”(2),介绍晋祠内的“晋溪书院”和太原王氏先祖“子乔祠”、太原王氏名人展。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游山西:“不到晋祠,枉来太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mj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