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单单是在读书,更重要的是在读自己和提升自己。这段时间在王光晓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心性教育》这本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读别人之作时会产生共鸣,同时也在思考书中的哪些观点和理念可以借鉴并用于今天的教育中。印象较深的例子同时也是大家比较关注孩子的分数。“拿分数伤害孩子,这个现象有没有?古往今来,大器晩成者很多啊,人生不是比一时,着急什么啊,小学考第几又能怎样?家长们执着到这个份儿上,不惜伤害孩子,为了一次考试把孩子指责到那个地步,什么语言都说出来,什么你完了,你笨蛋,你熊……让人听了都不忍心。这种语言其实知道代表什么?没有智慧。”事物是变化的,变化代表希望。孩子也是变化的,一时的分数不能说明什么,未来一样可能成人才。孩子可以取得成绩,但都是为未来做的磨练,等到立了志向,他自己想学,才会真正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心性教育——接受,相信,陪伴,等待,祝福。
目前孩子们学习都这样卷的情况下,孩子们未来拼的是什么?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决对不是分数。当成绩卷到尽头,未来教育拼什么?未来拼的绝不是谁上大学。未来拼的真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他是否成为他自己,他对这个世界是否抱有友好的态度,他自己是否有一个热爱的事业,这才是成功。在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具有一种自我完善能力。他可以不够成功,他可以学业不好,但他不会变成一个坏人。他只要身心成长得幸福健康,他一定会为自己找到一个生存的方式。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好,未来拼的是身心健康,凡事不要特别刻意,要过好当下的生活。
父母很懂教育,知道抓什么是重点。评价孩子的优秀是厚实、事事担当、有大格局、思想很正。像这样的孩子,就算成绩不好,也能成才,要是成绩很好,将来基本是大才的料。
人生漫漫,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问题都是我们制造的,不管成绩好不好,多祝福孩子吧,别再把孩子的心给伤了,否则会有我们后悔的时候。
心性教育就是本来的教育。不懂心性,就是不懂人生,就是不懂教育。让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有德、让孩子幸福、让孩子成才,这都是家长们共同的追求和心愿。
我们要想改变现在的教育,要想成就现在的教育,就要从最根本处入手,就要从初始心性入手。培养孩子的心性,可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让我所培养的每一个孩子都度过幸福的一生。”
《了凡四训》中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方寸就是心。”一切福田,所有的幸福离不开我们的心。从心而觅,去这里找才是幸福的根源。所有的开始都是从心开始最重要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教育就要从心开始从最小的细节开始,要把该做的做到,能做的做好。
生活需要你带着热爱去靠近、去发现、去经营,真正美好的东西就藏在日复一日里,等着与你不期而遇。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1524/2d70f361fcfe30b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1524/985c7755e64a8b37.jpg)
网友评论